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是多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事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诉讼时效,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就是指开始计算诉讼时效的时间。
任何诉讼时效都有一个开始的地方。可以说,民事诉讼时效起算点有如万丈高楼的地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任何诉讼时效的案件纠纷,不弄清楚诉讼时效起算点,根本无法展开工作。只有界定清楚诉讼时效的起算点,诉讼时效的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为什么要有诉讼时效制度
1、权利人长期不行使权利,就会导致很多法律关系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不利于维护交易市场的稳定。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诉讼时效,权利人可以恣意在任何时候实现自己的权利,那些早已履行完毕的交易合同,周转过好几手,数年之后还可能会被合同一方主张另一方违约,这会严重影响交易市场秩序的稳定。
2、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人们打官司是因为争议没办法私下解决,因此需要求助公权力的帮助。求人办事自然也是有条件的,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大觉的人,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保护是有限的,要有时间限制。如果权利人都不紧张,不主动及时地在时效内向公权力求助,维护自己的权利,就意味着你的权利其实并没有受到很严重的侵害,未对权利人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权利人自己都不急,给他设置了时间不去主张,那过时不候,公权力也不会无限期地等你行使权利了。
3、提高司法效力,优化司法资源的配置。司法资源是有限且宝贵的,我们国家每个地方的法官都承担着很大的案件量。如果没有诉讼时效的限制,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过了很长时间之后被提起诉讼。那么司法负担就会过重,而且时间越长也越不容易取证,审理的难度变大,造成司法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