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锄头是什么意思
锄头,在河南一带又被称为“铩虎铲”,是一种我国传统的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收获、挖穴、作垄、耕垦、盖土、筑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业皆可使用,属于万用农具,是农人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使用时以两手握柄,做回转冲击运动。其构造、形状、重量等,依地方依土质而异。
二、锄头是谁发明的
是炎帝,锄头最早名叫“耒”。
炎帝姜伊耆被父亲少典氏遗弃在姜水河畔,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始终记住母亲的话:让部落子民过好日子。他每天都去田地里指导子民们播种、浇灌。等到庄稼成熟,他就和大家一起忙碌收割。人们只要路过姜水河畔,总能看到一个大眼少年率领一群子民在地里忙碌的身影。
炎帝姜伊耆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经常用水浇灌的土地虽然能收获庄稼,但也会让土地发硬,刺穴播种已经不能增收,要让土地变得松软才行。然而刺穴的木棒又尖又细,并不能松土。这天,炎帝姜伊耆站在田地里正发愁,忽然看到一只野猪在地边拱土。那猪嘴长长的、宽宽的,一拱就松动一大片土。
“有了!”炎帝姜伊耆灵机一动,有了办法。他参照猪嘴的样子在尖木棒的中下端横绑一块短木板,然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地里,先把尖木棒插进地里,直到木板贴着地皮为止。
他脚踩着木板使劲把木棒往身后压,尖木棒下端翘起,短木板下的泥土也一起被撬动、翻转。这样不停地操作,土地也就持续被撬动和翻转。
后来仓颉造字的时候,就把这种工具称之为“耒”。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