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
人虱为流行性斑疹伤寒主要的传播媒介,以体虱为主,头虱次之,当虱子叮咬患者时可以将病原体吸入到虱子的肠道,在虱体肠壁的上皮细胞内增殖,几天以后细胞胀破,大量的病原体就通过肠腔排出虱的体外,可以通过瘙痒抓痕侵入到人体,或者虱粪中的病原体经过尘埃经呼吸道,口腔,眼结膜而感染。
因为虱子生存适宜温度为29℃,因此当患者在高热或者是死亡后可以转移到健康人中进行传播,因而灭虱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症状
潜伏期5~21天,平均为10~12天。少数患者有2~3日的前驱症状,如疲乏、头痛、头晕、畏寒、低热等。大多起病急骤,伴寒战、剧烈持久头痛、周身肌肉疼痛、眼结膜及脸部充血等。
1、发热
体温于第2~4天即达高峰(39~40℃以上),第1周呈稽留型,第2周起有弛张趋势。热程通常为14~18日,体温于2~4天内迅速退至正常。近年来报告的病例中,其热型多为弛张或不规则,可能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关。
2、皮疹
为重要体征,见于80%以上的病例,于病程第4~6天出现,初见于胸、背、腋窝、上臂两侧等处,一天内迅速发展至全身。面部通常无疹,下肢皮疹也较少。疹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4mm,初为鲜红色斑丘疹,按之退色,继转为暗红色或瘀点样。皮疹于5~7天消退,瘀点样疹可持续1~2周,遗有棕黄色斑或有脱屑。
3、神经系统症状
明显且很早出现,表现为惊恐、兴奋、剧烈头痛,发病时可伴神志迟钝、谵妄,偶有脑膜刺激征、肌肉和舌震颤、昏迷、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听力减退等。
4、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率增速与体温升高一般成正比,有中毒性心肌炎时可出现奔马律、心律失常等。休克或低血压乃失水、微循环障碍、心血管及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的综合后果。
5、其他症状
尚有咳嗽、胸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纳减、便秘、腹胀等,偶有黄疸、发绀、肾功能减退。脾轻度肿大,部分病例有肝肿大。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是普氏立克次体,它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血管内皮细胞质中,也就是人的肠壁上皮细胞内,立克次体血症时也可附着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上,它的基本形态为微小的球杆状,呈长轴的排列成线状,病原体的化学组成及代谢产物有蛋白质,脂肪,磷脂以及维生素和内毒素样的物质等等,普氏立克次体对紫外线以及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均比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