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有哪些
手术机器人到目前大概已有15种,分别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假肢机器人、内窥镜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靶向治疗微型机器人、消毒机器人、陪护机器人、远程医疗机器人、护士机器人、配药机器人、人工智能诊断机器人、辅助活检机器人、人工智能流行病学机器人、抗菌纳米机器人、临床培训机器人,下面介绍最重要的五种。
1、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直觉外科公司生产,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手术机器人,也是最广泛使用的医疗机器人。直觉外科公司从1996年推出第一代达芬奇机器人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批准的适用范围包括: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妇产科腹腔镜外科手术、胸外科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心脏切开术,在心脏血管重建中可结合纵膈切开术进行冠状动脉吻合术等。
2、假肢机器人
假肢领域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合适的肢体替代品”已经不再是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出比原有肢体更好的东西”。在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机电实验室,研究人员创造了陀螺驱动的机器人肢体,能够在三维空间中跟踪自己的位置,并以每秒750次以上的速度调整关节。
3、内窥镜机器人
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将长线上的小型摄像头通过“自然开口”插入体内以寻找损伤、异物或疾病痕迹的过程。这种检查让人很不舒服,但这很可能已经成为过去。因为有企业已经开发出了细长、灵活的机器人,医生可以像开遥控车一样把这些机器人遥控到理想的确切位置。然后医生可以在避免手部颤抖的情况下握住那里,并部署各种工具,从活检到烧灼伤口。
4、外骨骼机器人
外骨骼机器人正在被用来帮助瘫痪的人重新行走,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外骨骼机器人还可以用于矫正畸形,也可以通过为肌肉提供运动和愈合损伤方面的帮助,用于康复大脑或脊髓损伤。大多数外骨骼机器人是通过用户输入和预设动作来工作的,但随着神经接口的进步,患者通过意念控制外骨骼机器人只是时间问题。
5、靶向治疗微型机器人
靶向治疗微型机器人使用几乎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极小的机械粒子将药物或其他疗法输送到人体内的特定目标部位。虽然出现得比较晚,但靶向治疗微型机器人是非常有前途的。这种机器人可用于将辐射直接传递到肿瘤,或将药物仅用在需要的器官上,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手术机器人有哪些技术
1、优化设计技术:医用机器人既然叫机器人,那就离不开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机构、控制、传感、人机交互、遥操作和材料等等,这方面和传统机器人没有太大差别。设计时要摆脱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影子”,实现轻量化、精密、灵巧机器人机构构型创新设计。
2、系统集成技术:医用机器人有“医用”的特殊内涵,要求安全有效。系统集成时一定要面向具体的手术流程需求,考虑手术室如何应用,注意人机功效学的研究。如果医生不接受你的系统,你理论工作做得再好、技术再先进也不可能得到推广应用,所以医用机器人更强调“医生-机器人-患者”三者的共融。
3、远程手术技术:目前成功的手术机器人大多是主从操作式机器人,未来的趋势是远程手术,因此遥控操作和远程手术技术也是大家看重的。
4、手术导航技术:基于机器人系统的3D手术规划,利用医学影像实时重建及融合处理和手术机器人高精度3D跟踪定位及可视化技术,实现术中实时标定及配准。
5、软体机器人技术:软体机器人技术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项技术,未来在医疗领域的前景也是非常好的,如输尿管镜机器人在泌尿外科是非常有前景的。
6、辅助介入治疗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介入治疗迅速发展,该技术是在医学影像(如CT、MRI、US、X射线等)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该技术为许多以往临床上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开辟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7、医疗与互联网大数据: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医用机器人也需要与时俱进,包括数字医疗、移动医疗、穿戴式医疗和远程医疗。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了,日本的Pepper机器人把云计算和大数据利用起来以后可以很好地在情感陪护方面介入进去,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