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储能变流器产业链分析
国内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中游为核心部件制造及系统集成商,下游是系统运营与应用。其中,中游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制造主要分为电池和系统两部分。
储能变流器上游主要由IGBT、印制电路板、电线电缆组成,储能变流器中游为工频升压型储能变流器、高压直挂型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器下游为风光电站、光伏电站、电网系统、变电站等。
1、储能变流器上游
储能变流器上游原材料主要为IGBT、电容、电阻、电抗器、PCB等电力电子元器件、机柜、机箱等结构件和其他辅材。其中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核心部件,IGBT的性能决定了储能变流器的性能。
储能变流器上游行业市场竞争较为充分,除IGBT仍以进口为主外,其他主要电力电子元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
结构件、辅助材料的成本主要为其材料成本,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
在储能变流器中,材料成本占比约93%,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结构件(26.7%),其次是电感(13.8%)和半导体元器件(11.4%)。
2、储能变流器中游
储能变流器中游为储能变流器提供商,负责PCS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变流器中游主要提供各个应用场景适配的储能变流器。不同场景对应的PCS相互之间存在一定技术壁垒,短期竞争程度较低,但长期将面临来自储能行业各细分领域的竞争压力。
储能变流器产品可分为组串式和集中式两大类。组串式主要应用于中小型储能系统,集中式应用于大型储能系统。不同应用场景对于储能变流器的功能以及性能参数等的需求差异较大,因此针对不同的场景需要应用不同技术类型的储能变流器。受益于分布式光伏需求高增及组串功率大型化趋势,组串式逆变器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集中式储能变流器多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的配套储能系统中,该储能系统装机容量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摊平综合建设成本,相应市场需求也更多,此类储能系统多参与调峰、调频等电网服务,储能变流器多与其他模块集成在集装箱内部,单机功率较大。集中式储能新增装机有望带来大功率PCS需求。
组串式逆变器在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中对集中式逆变器形成挤出效应,国内风光大基地受益于政策将支持集中式逆变器发展。而微型逆变器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路线尚处于发展期,技术门槛较高,供应商较少。国外的微型逆变器市场发展较早,但出货仍集中于海外龙头Enphase。
3、储能变流器下游
储能变流器下游主要是电池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有发电侧、用户侧、电网侧和微电网四大应用领域。发电侧、电网侧储能系统因规模较大,建设成本将摊薄,相对用户侧和微电网经济性更好,在短期内推动市场发展。
随着工商业对稳定供电的需求进一步增大,以及分布式储能试点的相继落地,分布式工商业储能逐渐释放潜力。
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单向直流转交流不同,可控制储能电池与电网间直/交流间双向转换,其电力拓扑结构更复杂且技术壁垒更高,有望受益于下游储能新增装机高增。
按照应用场景可分为家庭户用、工商业、集中式和储能电站四大类,分别对应小、中、大、超大额定输出功率。
二、储能变流器未来市场格局如何
在中国市场当中,因为储能系统其终端客户多以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为主,所以业主在招投标中会指定部分电网体系内的储能变流器产品配套出货。
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对电芯和储能变流器在产品质量和接入标准等要求上的标准更高,存在较高的准入壁垒,因此头部企业和抢先布局海外市场的企业则更具优势。
由于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在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上下游方面具有高度重合性,因此储能变流器的供应商也与光伏逆变器高度重合,行业格局也高度近似,且销售渠道高度重合。
对于原光伏逆变器厂商而言,储能业务是纯增量业务,因此许多光伏逆变器厂商开始发展储能变流器业务。目前主流的储能变流器厂商大部分主业均为光伏逆变器。
储能变流器的技术迭代方向为功率提升和光储一体化。一方面,光伏电池片与组件功率提升显著,随着210mmTOPCon组件的市场占比提升,户储端对于大功率PCS的需求也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光储一体化的储能变流器可以代替传统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降低成本,提升光储系统管理效率。
在推广储能变流器产品的同时,部分厂商寻求向下一体化,提供户储一体机或与自身变流器适配的储能电池系统,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户储解决方案。
当下兴起的国内储能装机需求主要源于政策需求,一方面是各地方政府强制新能源配储,另一方面是国资委对“五大四小”等发电央企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出了50%的刚性要求,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大储需求兴起的重要原因。储能变流器作为储能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有望受益于行业的高速爆发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