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族乐器的拉弦乐器有哪些
我国民族拉弦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马头琴等。其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
二、民族拉弦乐器的特点
1、二胡
二胡是中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乐器,也叫“胡琴”或“南胡”,由一个竹制或木制的琴筒、一根硬木琴杆和琴轸组成。琴筒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多种,琴筒的一端蒙蟒皮,另一端置雕花音窗。琴杆的上端是一个弯形的琴头,琴头下面装有两个菊花形硬木琴轸,上边一个张里弦,下边一个张外弦,竹弓的弓毛夹在两根琴弦之间。琴弦过去多用蚕丝制成,现在已改用金属制作。
二胡音色柔美,表现力丰富,是民族乐队重要的乐器,长于演奏细腻的抒情曲调,有人声之美。二胡普遍采用五度定弦,偶尔也有四度定弦的,五度定弦为d1—a1,音域为d1到d4。
2、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拉弦乐器,相传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已经有了。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马头琴的琴杆是用硬木制成的,琴杆上端雕有一只马头,因此叫马头琴。音箱用松木制作,呈梯形,两面蒙马皮,马皮上绘有美丽的图案,张两根弦。琴弦用马尾制成。与胡琴不同的是,琴弓不是夹在两根弦的中间,而是在外面拉奏,因此可以奏双音。
近年来出现了改良马头琴,用尼龙弦代替马尾弦,扩大了音箱的尺寸,采用大提琴弓等,改良后的马头琴,音量比传统马头琴的音量大,而且音色更加明亮。
马头琴在演奏时左手既可以按弦,也可以用指甲顶弦,以获得不同的音色。马头琴经常用于独奏或民歌和说唱的伴奏,也用于合奏,音色近于人声,柔美圆润,擅长表现抒情、和缓的曲调。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3、板胡
板胡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又称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和瓢。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北方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20世纪50年代后,又用于独奏,器乐合奏。
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
4、革胡
革胡,新型拉弦乐器。在二胡基础上吸收其它拉弦乐器特点创制而成。红木、花梨木制,全长170厘米。琴头雕刻龙头,琴杆插入琴筒一侧,琴杆表面设弧形指板。琴筒圆形,长37、前口外径38厘米。蒙蟒皮、马皮或羊皮。后口置音窗。皮面张力可调。置四轴,张四弦。用大提琴弓拉奏。皮膜不直接承受弦的张力,皮面内侧中心设有六足形音柱传音,琴码呈扁铲状,码脚与音柱顶衔接,以使皮膜振动范围扩大。音色圆润雄厚。定弦C、G、d、a,音域四个八度。演奏时,弓在弦外拉奏,可拨弦弹奏。吸收了二胡、中胡、坠胡、马头琴的演奏技巧并有所发展。在民族乐队中可代替中胡和低胡。
5、高胡
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高音二胡"的统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乐队中,高胡按实际音高记谱,定弦比二胡高纯五度或纯四度,即定弦为a(1)、e(2)或g(1)、d(2)。常用音域为a1(g1)至b3(a3)音,b3(a3)以上的音,发音紧张、尖锐,不宜多用。在常用音域范围,其音色明朗、清澈,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并经常与二胡构成八度奏。
6、中胡
中胡,中音二胡简称。约于1950年代在二胡基础上改革制成,结构与二胡相同。琴杆较长,琴筒较大。在民族乐队里属中音乐器,使乐队音响丰满、浑厚。独奏曲有《草原上》、协奏曲有《苏武》等。
7、京胡
京胡产生于乾隆末年,随着京剧的形成,为适应京剧的伴奏,从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京胡琴杆和琴筒均为竹制,琴筒蒙蛇皮或乌鱼皮,京胡的音量大,音色高亢、穿透力强。主要用于京剧的伴奏,独奏曲目一般为京剧曲牌。如《夜深沉》、《劝君王》等。
京二胡是为了在融和京胡在京剧乐队中的音色而制成的一种比京胡大,比二胡小的拉弦乐器。音色也介于京胡和二胡之间,木制,蒙蛇皮。一般也用于京剧伴奏,很少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