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发生机制
1、致敏阶段
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和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敏原的致敏状态。此时机体不会出现过敏症状。
2、激发阶段
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和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3、效应阶段
前一阶段释放的各种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相应的组织和器官,引起机体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胃肠炎和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过敏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过敏反应,本质上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因特定过敏原的刺激而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在接触到过敏原后,过敏原会与体内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刺激身体的肥大细胞以及嗜酸粒细胞,释放大量的过敏介质,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因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皮肤红肿,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剧烈的瘙痒或者疼痛。
过敏反应如果比较严重,有可能会出现喉头水肿,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反应的四种类型
1、Ⅰ型超敏反应
表示过敏症状发生以及消退的速度都很快,例如在接触过敏原后的几秒或几分钟内出现过敏的症状。
2、Ⅱ型变态反应
通常是因为血型不符所引发的输血反应。
3、Ⅲ型变态反应
常见的类型有慢性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4、Ⅳ型变态反应
这种类型的发生速度比较慢,可能会在接触过敏原之后的十八小时至二十四小时左右才会逐渐的出现症状,48~72小时左右会达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