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十大话术是什么
1、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2、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
3、花钱能力比存钱能力重要。
4、喜欢的人未必能在一起,那遇到喜欢的东西就尽量买了吧。
5、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早买。越早买,到你死之前你用的越久,平摊到每天就越便宜呢。
6、当你靠自己买下第一个香奈儿包包时,就代表着你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
7、有人说,出去玩浪费钱,我问他,那你浪费了多少假期?趁年轻,想花就花,大不了分期还嘛。
8、虽然买不起房子,但是可以先款待自己的肚子;体重不会因为少喝一杯奶茶就变轻。
9、我的新衣服是用来讨好自己的,我的人生也是;只要我还有快递收,就还有梦想可以够。
10、女孩子还是要买贵一点的化妆品,用不用都是其次,主要每个月的钱都用来买护肤品后,基本就没什么钱来吃饭了,长此以往不仅仅皮肤变好了,还能瘦好多,简直就是终极养生大法。
消费主义话术有哪些
1、制造稀缺感
淘宝等网购平台出现“抢购”一词,尤其是在购物节期间。除了抢购这个词意外,秒杀、销量、限时促销、预售,这些通通都是在制造稀缺感,这些词让消费者感觉再不买就错过了几个亿。
2、利用占便宜的心理
商家利用了我们想占点便宜的心理,经常会弄限量抢劵、返利、抽奖等活动。而每年的双十一就是一个代表。如果你观察得足够久就会发现,双十一并不一定是全年底价,与日常的小促销和大促也相差不大。
3、利用虚荣心、自我认同的需要
拥有了明星同款,仿佛就拥有了同款光鲜亮丽。利用这一心理,许多商家给产品代言人取名为“首席体验官”。明星们体验,真正掏钱的还是消费者。
4、小众品牌卖故事
小众其实也是稀缺感的一种,不过它是有故事的,故事就是它的一大卖点。卖家可能是发现了大家缺什么或者有什么烦恼,就来实现大家的需求并把福利分享给消费者,其实说白了就是变相赚钱。
消费主义陷阱话术
1、会花钱,才会赚钱。
其实这里的花钱是指投资,而消费主义把它曲解成了消费。
2、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
用外在的、符号化的象征,比如奢侈品包包、华而不实的高档餐厅……来定义自己的身份。也就是所谓的“智商税”和“精致穷”。
3、你不快乐都是因为缺钱,赚钱最重要!
资本家:好好为了我打工,再好好花钱消费,剥削你两次!
4、一分钱一分货。
其实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分货。因为几乎一切事物都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比如一万块钱的手机就比两千块钱的手机优秀5倍吗?可能也就优秀个10~20%,大多都是品牌溢价。
5、原价5500的商品大放价啦!直降500!仅售5000!
买了省500,不买省5000。况且真的不是先涨价再促销吗?
6、今天是xx节,爱她就要给她花钱、买礼物!
把爱情和物质与消费捆绑在一起,把所有的节日曲解为情人节,甚至人工造节。直男们,你们是不消费的铁公鸡?没关系,靠女人掏空你们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