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和中伏哪个热
中伏最热。
1、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夏季“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首先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2、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又湿又热,典型的“桑拿”天气,让人想喘口气都觉得难受。并且三伏天的热,是累积的热,跟太阳直射面角度有关,夏至过后,太阳开始向南移动,二伏天的时候,热量会达到极致,全国公认的二伏天最热,这也是古人经过计算实验而得出的结论。
3、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这句俗语更是说明了小暑节气与大暑节气炎热程度不一样,小暑时节没有见到太阳天,到了大暑时节,太阳可以晒开石头了,说明太阳大,气温高。而大暑正是中伏的时候,中伏时间可以晒开石头,说明中伏是多么的热。
4、秋后一伏,热死牛。末伏是指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到来的十天,就是末伏。所以人们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秋指立秋,立秋后一伏就是末伏。人们说立秋之后的末伏,天气炎热,会热死牛。这说明虽说末伏已经立秋之后了,但是人们仍然感觉到炎热,炎热程度甚至不亚于中伏。
中伏和末伏有什么区别
1、时间不同
①中伏:
中伏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这段时间。中伏的时间又长又短,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则是20天,主要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
②末伏:
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这个时段,跟初伏一样是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早晚较凉快,但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2、注意事项有所差异
①中伏
中伏需要预防湿邪侵扰,因为三伏就是经历一个很长很长的夏季,一般这个时候降雨多,天气又很炎热,积水蒸发会让空气变得潮湿闷热,湿气就更重了。湿邪尤其伤脾,会让人感到身体沉重,头昏脑涨,胸闷气短,四肢发涨无力,胃口不佳。这个时候要格外注意饮食方面的健康,不仅要清淡饮食,而且要确保含有丰富营养,容易让身体消化吸收,同时注意不要吃太多生冷或者油腻的食物,这样对肠胃刺激太大,不好消化。
②末伏
防秋老虎,秋老虎是立秋过后会有一个短期会热,这个时候差不多已经要准备入秋了,有句话说得好: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烦躁,伤神易恼,让人表现出心烦意乱,坐立难安。除了需要加强避暑工作,还加强躲避不良情绪的意识,不让坏情绪影响自己,做到冷静对事,友好待人,精神愉快。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过有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过度,提高机体的耐热能力,加强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三伏天防暑建议
1、吃冷饮会导致湿气入体,外湿入内,虽然冰淇淋类的凉饮很好吃,但是要克制。
2、凉拌和清炒是夏天的最佳烹饪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保持蔬菜的营养,可以促进食欲和消化,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3、不提倡进行剧烈的室外活动,可以选择早晚慢跑和游泳,一样可以强身健体。
4、空调室内温差不宜太大,即使天气再热也要注意空调的室内温度,不要太低,会导致温差大产生落差,容易中暑。
5、不易佩戴金属首饰,三伏天出汗量会特别大,而金属装饰品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接触到皮肤可能会引起接触性皮炎。
6、出门一定要随身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
7、生活要尽量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可以预防中暑的。睡眠时注意不要直对着空调出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