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用防护服的分类有哪些
医用防护服包括医疗环境下专门穿戴的各类服装,因此分类方法很多。
1、按照用途分
按照用途和使用场合可以分为: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和防护服。
日常工作服是指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穿着的白大衣,又称白大褂。
外科手术服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
隔离衣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
防护服是指医疗急救、进入传染病区、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服装。
2、按照使用寿命分
按照使用寿命医用防护服可以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重复使用性防护服。
一次性防护服使用后即废弃,无需消毒、洗涤,使用方便、可避免交叉感染,但一次性材料降解慢,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通常对防护性要求高的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多采用这种类型。
重复使用型使用后需要经过洗涤、高温消毒等措施,通常材料的舒适性更好,但防护性能通常较差,洗涤、消毒过程也会增加大量的人力及水资源成本,通常对防护性要求小的日常工作服(白大褂)多采用这种类型。
3、按照材料分
按照材料的加工工艺不同,医用防护服又分为机织类和非织造布类防护服。
机织类材料主要用于加工重复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包括传统机织物、高密织物、涂层织物和层压织物。传统机织物主要是采用棉纤维或涤纶等合成纤维与棉的混纺纱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主要用于日常工作服(白大褂)。高密织物是利用高支棉纱或其他超细合成纤维长丝织成,纱线间隙非常小,由于纤维的毛细作用而具有透湿性,再经过碳氟化合物、有机硅等防水剂处理具有一定的防液体渗透性能,主要用于需要较好防水效果的手术衣材料。涂层和层压织物是为了增强材料的防渗透性能,用于使用环境较苛刻的防护服材料。涂层织物经过涂层加工,表面被涂层剂封闭,具有防渗透性,涂层中的亲水基团或经特殊方法形成微孔结构保证织物的透湿性。层压织物是将织物与一层特殊薄膜(例如微孔薄膜、聚氨醋透湿膜等)通过层压工艺复合在一起,例如聚四氟乙烯超级防水透湿复合面料。由于该织物主体膜的微孔孔径远小于水滴直径,可防止血液、体液等的渗透,微孔的孔隙率高孔径大于水蒸汽分子直径,水蒸汽分子可自由通过,因此透湿性能较好。
非织造布类防护服材料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使用较多的有纺粘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SMS(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非织造布、闪蒸法非织造布和纺粘布复膜产品等。通常非织造布类防护服比机织类材料具有更好的防护性。
二、特殊的医用防护服
1、化学防护服
化学防护服是在处理有危险性的医用化学物品时,为保护自身免遭化学危险品或腐蚀性物质的侵害而穿着的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除了要求服装材料抗化学腐蚀外,对密封性和服装的缝型结构都有更严格的要求。
2、电磁辐射防护服
电磁辐射防护服是通过在织物材料中植入极细的导电纤维,使得防护服不产生静电、能够屏蔽掉100kHz~300GHz范围内电磁波的防护服装。主要用于医院内电子医疗设备系统的操作人群。
3、核及射线防护服
用于核放射环境(小剂量、大范围的电离辐射,主要以α、β射线为主),防止放射性气溶胶和粉尘对人体的侵害。它具有防护放射性气溶胶,防护150种以上有毒和腐蚀气体、液体和固体,防护潜在的放射性微粒和液体侵入身体,100%阻挡0.2μm以上的干燥微粒等功能。
三、医用防护服的特点
1、医用防护服采用连体款式,前开口。
2、医用防护服具有结实耐用,抗撕裂及磨损,穿着舒适、柔软、轻盈、透气,不起毛,防污染,而且具有很好的防静电的性能。
3、透气性能好,即使因为工作紧张出汗也会很好的挥发,不至于因为身体不适影响工作,不过是单方向的,医用防护服能够将水基液体及浮质排斥在外。
4、医用防护服针线缝合采用针缝加胶合或做折边缝合,缝合的针距每3cm为8针-14针,线迹应均匀、平直,无跳针,增加密封胶条双重处理,保证医用防护服密合性。
5、医用防护服采用100%高密度聚乙烯制成,不含填充剂、粘合剂、和硅。
6、医用防护服表面平滑排斥无机液体,与防化服一样有效防止化学物质溅落,同时令固态粉尘不易粘附。
7、特殊涂层处理防护服,医用防护服的参数介绍100%防尘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超细粉尘、高浓度无机酸、碱及盐溶液。
8、医用防护服的袖口、脚踝口均采用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及腰部采用弹性收口、拉绳收口或搭扣。弹性收口也是为了加固防护服与其他防护用品搭配时,密合性更高。
四、医用防护服的功用
医用防护服是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医用防护用品。医用防护服可以有效地保护医护人员免受病毒和细菌感染,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也可以保持医护人员所处的环境的洁净状态。
五、医用防护服适用范围
医用防护服适用于在电磁波辐射量较高的区域作业人员的防护,如:广播发射系统,卫星地面站、航空航天系统、电子电工系统、电子医疗设备系统、微电子操作、国防工系统、办公写字楼、学校电教室、家庭及经常乘坐地铁的人群。也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环保、交通、食品、卫生防疫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