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一词最早见于西晋,《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下文是我国国庆节的由来:
1、提出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2、确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3、实行
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4、国庆节释义
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或其他有重大意义的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每个国家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
国庆节的来历和意义
1、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2、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对占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每年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来庆祝他。
(3)在人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继承了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
(4)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中国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国庆一词的历史由来
1、西晋
(1)“国庆”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本指国家喜庆之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
(2)这里的“国庆”指的是新帝登基,举国欢庆。但在这一场盛大的典礼背后,那些处于权力中心的诸侯与臣子们自然也看到了极大的利益,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利可图时他们争相抢夺,但是当皇帝有难处或是国家有难处时,他们也不会损害自身利益来帮助皇帝。
2、唐朝
(1)唐初房玄龄等二十一位大臣共同合著的《晋书·武帝纪》中记载:“皓遣使之始,未知国庆,但以书答之。”
(2)这里的“国庆”指:魏元帝咸熙二年五月立为晋王太子。八月初九,文帝死,太子继承了相国和晋王的官爵。武帝(即太子/晋王)因魏朝公卿何曾、王沈等大臣的坚决请求,答应即天子位,于南郊设立祭坛祭天登基,大赦天下,举国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