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代肚兜的款式特点
清代内衣称为“肚兜”,一般做成菱形。兜肚是一种贴身的内衣,为近似菱形的布片,有的有袋,用以贮物。穿时以细带系于颈间与腰际,包围着胸部和腹部,具有保温护腑的功能。
清代的抹胸有两种款式,一种是短小贴身的,缚于胸腹之间,俗称“兜肚”;另一种是束于腰腹之间的,称为“抹肚”。清代徐珂《清稗类钞》说:“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为之,以防风寒内侵者,俗称兜肚。男女皆有之。”
清代兜肚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
兜肚的面上常有图案,有印花有绣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蓝印花布,图案多为“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绣花兜肚较为常见,刺绣的主题纹样多是民间传说,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
二、清代肚兜是什么材质
清朝时期的肚兜多采用丝绸或绢布制作,具有各种颜色和图案,反映了不同族群的文化特色和身份地位。
1、主料
主料指制作内衣的面料,高端如丝、绢、绸、缎等,寻常如土布、麻、纱、蜡染布、竹。局部装饰的选材更为精致,例如:边缘以精细的花边滚饰,吊带用昂贵的珠粒串成,同时以不同质地的缀饰来丰富层次等,与制式、纹饰相辅相成。
(1)丝绸:丝绸是肚兜的首选材料,因其柔软、顺滑和高贵的品质,深受古代女性垂青,因此用于肚兜上以展现自身的美与内心世界。
(2)绢与素缎:在肚兜上运用最广。绢是平纹累素织物的统称,古人称之为“帛”,它的最大优点是能为绣花提供匹配的条件,平纹底上作绣效果比斜纹、缎纹面料好。素缎是一种不提花的缎织物,光泽效果极佳,一般小面积绣花时选用这种面料,清代特别流行。
(3)棉布:又称“白叠”,在宋元之后,棉布被用来作为肚兜的主要面料,可以为五彩绣纹提供一个极佳的反衬作用。
(4)花边:在肚兜上广泛运用于边缘、领缘、衽缘等处作装饰之用,有单、双、多层的不同。形式上有手工、机织之分,材料包括纱线和金丝,风格上有提花、平纹、齿牙、珠光诸类。
2、辅料
清代肚兜的辅料有内衬、绳、带、扣、线、填充物等。内衬,也称为“衬头”。外衣仅用内衬于领、胸、袖口,而肚兜则全部由内衬相托,显得饱满、挺括。系带以丝、棉为主,一般选用同色材料,在领、腰处缝缀。扣有纽扣与盘扣两种,起到悬系及契合的作用。线有刺绣用线与缝制用线两种。刺绣用线又分丝和棉,色彩不同。填充料方面,冬季一般用保暖的棉絮、丝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