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用语中。《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将比较详尽的二十七卷本称作“大品般若”,较简略的十卷本称作《小品般若》,“大品”与“小品”相对,佛经的简略版本即“小品”,因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便于传播和诵读,备受青睐。
另外,晋代《世说新语》中提到:“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 ”,这也是“小品”一词较早的出处。
我国喜剧小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二人转、小戏等戏剧形式的优点。
小品名称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在演艺界,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或组合表演,称为小品。
小品最早是演艺界考试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1983年在第一届央视春节联合晚会上严顺开表演的《阿Q的独白》,首次运用了“小品”这一表演形式。
1、短小精悍,情节简单。这是小品与其它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区别。小品属于“文化快餐”,它是一碟精美的“小菜”,而不是什么火锅大烩菜。
2、幽默风趣,滑稽可笑。小品是“笑”的艺术。好的小品大多有足够的笑料,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3、雅俗共赏,题材广泛。小品反映的小题材、小事件源于基层和老百姓中间。人世冷暖、世相百态都是小品描写的对象,都可以通过小品这种形式在艺术上得到升华,在舞台上进行演出。
4、贴近生活,角度新颖,语言精练,感染力强,这是小品创作的基本要求。只有贴近生活的作品,群众才喜闻乐见,才易于接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适度夸张,事例典型,这是成功小品的要领。
5、针砭时弊,内含哲理。透过表面现象,讽刺一些不合理的事物,揭示一定的哲理,寓教于乐。这既是小品的本意也是人民群众对它的进一步要求。
1、性质上的区别
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广义的小品包含很为广泛,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
情景剧则是来自美国的一种轻喜剧。一般是室内戏,不用外景。早期一个人、几个人,在一个小戏园子里演,很多人坐那儿看,边看边笑,边看边演边笑,后来发明了电视,把笑声作为后期添上去,观摩笑声。
2、结构上的区别
小品短小精悍,情节简单。这是小品与其它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区别。小品属于“文化快餐”,它是一碟精美的“小菜”,而不是什么火锅大烩菜。
情景剧则是每一集的情景剧通常有一个封闭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即使是再复杂的故事,最多也就在两三集中完成,这个特点影响到情景喜剧的创作模式。
3、两者的起源发展不同
小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二人转、小戏等戏剧形式的优点。
情景剧的发展,源于美国肥皂剧,以打发时间为主,自从此形式的电视剧出现,就一直走着相同的路。
1、讲话要清楚明亮,首先得让观众和其他角色听得清楚,否则表演也没法进行下去。
2、语言的技巧非常关键,每一句话的起承转合、音调、语速都要用心去抠,摸清楚如何说话才能让观众听得舒服并且符合剧情的需要。
3、表演需要配合。从头到尾的每一分钟每一秒你都必须在角色里,不能因为没你突出戏份的时候,就松懈了表情和肢体动作,或者去抢戏,这都是不可取的,表演缺少那个角色都不行,相互配合才能精彩。
4、要学会调动情绪。在上台前,要调动点紧张感,适度的紧张感有助于我们对表演的投入。
5、如果发生失误,尤其是忘词,要会灵机应变。
6、走位要精心设计,要针对不同的舞台做不同的设计。背台什么的禁止出现,不雅,观众会不舒服。
7、舞台表演要夸张化,但不能特别过火。
8、表演要有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