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由来
其实对于道教来说,是先有的道士,之后才有的道教。所谓的“道士”就是“道人”与“仙士”的合称。道教的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基础来源于先秦时期的道家以及更久远的黄帝。随着慢慢的发展,道家思想逐渐宗教化,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道教。
道教的起源
现存的史料和道教经书中对于道教的起源存在不同的说法。
《魏书》认为道教起源于老子,晋朝学者葛洪则认为道教起源于元始天王,而近代学者陈撄宁则认为道教“远溯黄老,兼综百家”。
与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不同,道教并不是由一位创始人在某个时期、某个地点所创建的宗教。是中国历代各地的不同文化思想结合而成的宗教。
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就存在着以天道为目标的思想,对于天地鬼神的祭祀崇拜也已经存在,这可以说是道教最早的历史追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鼓吹长生不老和不死之药的方士出现,这些方士的思想影响了日后道教发展中的服食丹药成仙思想,丹鼎派外丹和内丹两派发展也随之而来。
所谓外丹主要是指通过服用丹药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然而,丹药中可能含有汞、砒霜或其他重金属元素,如果配方不正确或长期服用,可能会致人死亡。
所谓内丹则是指通过修炼精、气、神的结合来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的目的。内丹术把人体比作炉鼎,把人体内循环的经络比作内丹修炼的通道。
在汉代,天人感应理论以及谶纬之学的兴起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也加速了道教的发展。佛教的佛尊谱系直接启发道家构建出完整的道教神仙谱系。
东汉末年出了两个对道教发展十分重要的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二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现。
这本神秘的《太平经》在《三国演义》中大放异彩。张角正是得到了这本神秘的经书,进而创立了太平道,厚棉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拉开了三国纷乱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帷幕。
而在黄巾起义更早些的时候,在东汉顺帝时期,张道陵在蜀郡鹤鸣山,也就是现在的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了五斗米道。据《后汉书》《三国志》的记载,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此得名。因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又称天师道。
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在后世发扬光大,普遍认为这是道教正式产生的标志。而张道陵也成为后世鼎鼎大名的张天师。
道教发展的四个阶段
1、形成发展时期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汉顺帝时期,张陵在西蜀创立五斗米道,这是道教的雏形。汉灵帝时期,张角创立太平道,这两教均为早期道教的重要派别,都以社会下层百姓作为传道主要对象,把治病救灾作为传道主要手段,在当时的乱世背景下受到了大众百姓的信赖。
2、兴旺发达时期
隋朝至北宋为道教的兴旺发达时期。唐朝统治者宣称老子李耳为其同姓始祖,对道教进行大力扶持,道教因此得以在政治和信仰上与佛教相提并论,这一时期儒释道三者调和的思想也推动了道教的发展,而北宋的陈抟等人则进一步完善了道教的内丹炼养理论。
3、改革转折时期
南宋至金元时期是道教的改革转折时期。南宋时期,道教内部团派林立,分化组合为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主要派系。全真道的创始人是金代的王重阳。丘处机是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之一,后被成吉思汗召见,令其掌管天下道教,全真道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天师道为和全真道抗衡,联合各符箓派统一为正一道。
4、衰败没落时期
明清为道教的衰败没落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君主专制,对道教采取又拉又打的策略,即笼络其代表人物,同时控制其发展,并设立道录司来检束道士,使得道教发展势头衰落下去。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抑制政策,道教在上层社会遭到了失败,进一步民间化,虽然这一时期民间以通俗形式传播的道教依然活跃,但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请勿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