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无为是什么意思
无为指中国先秦时期道家思想术语。“无为”的态度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最后是事无事,为无为。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指君主不与民争。
简单来说就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无为出自《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无为而治在许多人的心中,根据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帝王什么都不做,任由事态发展就好。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并不让帝王什么都不做,恰恰相反,按照《道德经》的要求,帝王要做的事情更多。
何解?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知道,一个国家想要治理,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不做,那样就算国家不乱,皇帝的权力也会被架空。因此,《道德经》所说的无为而治,其实是要求统治者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法律,用制度来治国,而不是用皇权来治国。
无为而治是谁主张的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的适用范围
1、治理国家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各级政府官员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2、企业管理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高层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而在小事上则有所不为,就必须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才能达到“君逸臣劳国必兴,君劳臣逸国必衰”的管理目的。
3、教育领域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请勿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