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起源介绍 中国历代汉服演变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时尚达人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相传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不过未有考古实物支持,因此也有认为汉服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汉服发展至今,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从秦汉时期的曲裾、直裾,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交领襦裙、裲裆,唐宋时期的半臂、圆领袍、公服,再到明朝的贴里、补服、襕衫、道袍等,性质丰富多彩,从汉服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下面一起来看看汉服的起源介绍以及中国历代汉服演变吧。

汉服的起源介绍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

一些古籍的观点认为,早在黄帝时期,汉族(及其先民)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了:《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来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不过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之前,一般认为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

中国历代汉服演变

汉服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汉服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主要有两种:

1、曲裾

曲裾,读音qū jū(音似“屈居”),可以直观理解为一种续衽绕襟的服装,曲裾深衣是汉服深衣的一种,秦汉时期常见服饰,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后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2、直裾

直裾,即襜褕,秦汉时期汉服的一种款式,衣襟裾为方直,区别于曲裾。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下摆部份剪裁为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及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为深衣的主要模式。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由魏晋的仍循秦汉旧制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渐趋融合。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汉服:

1、交领襦裙

交领襦裙,为襦裙的一类,其上襦为交领,起源于魏晋时期,与其它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大凡衣短则裙长,衣短至腰间,裙长至脚踝骨之下;衣长则裙阔,衣长时,长到臀至膝下,而裙露仅几寸,裙子不必显出特色。

2、裲裆

裲裆,读音liǎng dāng,亦作“两裆”,是一种盛行于两晋南北朝的背心式服装,制式为前后各一片布帛,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无领,腰间以带子系扎,着于衣内或衣外,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

裲裆最初为内衣,至西晋末年,出现穿在外面的“裲裆衫”,到南北朝时期,裲裆外穿现象普及,男女均可穿着。北魏迁都洛阳后,裲裆衫被纳入等级体系,作为正装、朝服,至隋唐时,文武官吏还有穿用 。到宋太祖建隆年间尚有“裲裆”作为朝服的相关记录 ,此后“裲裆”作为日常或礼仪服装的记录渐渐消失,但其服制与后世的马甲、背心、坎肩等息息相关。

唐朝时期

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主要有:

1、半臂

半臂是唐朝汉服的形制,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其形似衫去其长袖,成为宽口短袖衣,其形制与衫齐长,交领、腰下接襕。唐代半臂面料多以锦,穿在圆领袍衫里面,故称锦半臂。

2、圆领袍

圆领袍,即以圆领为领型的袍服,这种袍服的左右襟在胸前交叠掩合后,以衣带或纽扣将衣襟上提至颈部,固定在颈一侧,配合适当的裁剪形成一个圆形领口,这种闭合方式与传统汉服的“交领右衽”迥异,将人体遮挡的更为严密,增强了对风沙的抵御作用。圆领袍流行于隋唐,宋朝以后,圆领袍成为官员们的正式服装之一,在后来的明朝也被大量运用,明朝的圆领袍、配上补,成为了分辨官位阶级的最方便的方式。

3、爵弁服

爵弁服,“弁服”之一,旧时汉族士人助君祭及亲迎(即婚礼迎亲)等时所服之服,同时也做士冠礼三加之礼冠,为士之最高礼服,这种汉服始于商周,盛于唐宋,至宋后其制废。

宋朝时期

宋代服饰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但由于宋朝长年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加上程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宋代的汉服形制主要有:

1、公服

公服是旧时官吏的制服,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所穿的制服,宋代公服其时常称为常服,形制为圆领的大袖袍衫,下加横襴,腰束革带,与幞头、靴等物相配穿用,地位较低的官吏,其衣袖较窄。宋因唐制,公服以紫、绯、绿、碧分品秩。

2、宋圆领袍

宋代圆领袍与唐代圆领袍不同,采用立体剪裁,领口扁平较大,宽衣大袖露交领中衣,两侧开衩,无其他接摆内外襟对称,衣襟重合部分较宽,有窄袖、直袖、大袖。宋圆领袍有䙆袍和襕袍两种:䙆袍由唐代缺胯袍发展来的两侧开叉;第二种是后开叉,后襟里面自腰部向下有单侧内摆,官员平民皆可穿;宋襕袍由唐襕袍发展而来,两侧不开叉,下摆有接襕,多为大袖。

明朝时期

明朝建立之初曾力图消除元朝蒙古族服制对汉服的影响,“悉命复衣冠如唐制”,但未能完全贯彻执行。至洪武二十六年才开始确定了许多服制。明朝时期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衣着材料有所改善,普通百姓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承袭了传统服饰样式,并且品种十分丰富。明制汉服主要有:

1、贴里

贴里,又写为“帖里”,是明制汉服的一种,在服装学上是出现腋下的、系带的袍,通常穿在圆领、褡护之下,贴里、帖里是蒙古语有褶子袍子的意思,是自元代的舶来品。

贴里的形制与曳撒(或称一散)相近,都是上下分作两截,但曳撒只是前襟分裁而后身不断,贴里则前后襟均分裁,腰部以下做褶,大褶之上有细密小褶,无马面,衣身两侧不开衩,亦无摆。贴里上也缀补子或饰云肩、通袖襕、膝襕纹样。在明代的士庶群体中,贴里也广泛作为常服,明代士人通常将贴里穿在袍内或褡护之下,贴里的褶子能使袍身宽大的下摆略向外张,显得端庄稳重。

2、明圆领袍

明代圆领袍采用立体剪裁,展开后是弯的,领子扁平,领口宽大,搭配交领中衣,内外襟不对称,且内衽多为断衽、半衽,有大襟小襟之分,重合部分较宽,两侧开叉有外摆,褶摆腋下打明褶,袖型多种,有琵琶袖大袖等宽大袖型。

3、补服

补服,又称补褂,外褂,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用以区别官职差别,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明清时期的官员所用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明代的官补尺寸较大,制作精良,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面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其文官补子绣有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补子则绣单兽,或立或蹲。

4、衮服

衮服,又称衮冕,指的衮衣和冕,是中国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是皇帝等王公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明代衮冕是历代以来唯一在文献、图样、绘画和出土实物几个方面都有详细资料存世的皇帝大礼服。

据《明史·舆服志》记载,衮服由玄衣、黄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配成。据永乐三年的定制,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领、褾(袖端)、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都是本色。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前三幅、后四幅,腰部有襞积(褶裥),綼(裳的侧边),褐(裳的底边)都是本色,腰以下前后不缝合。中单以素纱制作,青色领、褾、裾,领上织黻纹,蔽膝与裳同色,织藻、粉米、黼、黻各,本色边。另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罩甲。

5、襕衫

襕衫为汉服体系,起源于唐代,流行于宋明,至明代,圆领襴衫使用更为广泛。明代出现无膝襕襕衫,多以蓝色布料制作,乡间也称作“蓝衫”。下摆处的衣缘较宽,而取消了膝襕,料想是以衣缘代替膝襕的象征意义。而有横襕的襕衫并未消失。明代小说中对襕衫多有描写,一般写为秀才等人的装束。明代襕衫除秀才等士人穿着外,还用于各地乡学祭孔六佾舞礼生服饰。

6、道袍

道袍作为汉服,是源自中国古代汉服“褶”(相传周武王亲制),在明代演变为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作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后在清初“剃发易服”的政策下消亡。

道袍是明代极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种便服,上自天子下至士庶无不把道袍当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饰之一,其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领镶嵌有白色的护领,道袍,可以作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两侧开衩,接有暗摆,暗摆打三个褶或不打褶,以系带系结,穿着时可配丝绦、布制细腰带或大带。

7、氅衣

氅衣,读音chǎng yī,作为服饰出现于记载中,最早见于《世说新语·企羡》:王恭披鹤氅裘。此时氅衣的原始形态应是如同仪仗中的“鹤氅”,因形似而得名。明朝时期,氅衣在民间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了民间男女老少皆可穿着的一种外披。明末,氅衣又开始流行起和道袍一样的宽大袖口,也不再限制其颜色,可素可彩。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男装汉服有哪些款式 男装汉服有什么要求
现代穿汉服很多都是女生,不过也有一部分男生会穿汉服,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下来,男装汉服的款式也是相当多的。男装汉服大致可分为衣裳类、深衣类和通裁类三大类,包括我们熟悉的短打、曲裾袍、朱子深衣、直裰、大氅、贴里等都是男装汉服。穿男装汉服要想好看,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汉服形制,对于汉服的面料、颜色、绣花、腰线等也有一定的要求。下面来了解一下男装汉服吧。
汉服 男装
1417 6
中国服饰发展史 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意义 汉服的特色
中华民族的服饰不仅具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遮羞耻、增美饰、辨族群的社会功能,体现出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的教化功能,诠释着释乾坤、彰华夏、定天下的中华文明。下面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中国服饰发展史吧!
汉服的穿法有什么讲究 教你汉服怎么穿
汉服其实就是汉族服饰的简称,汉服主要有这三大特点: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广袖。汉服并不仅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华夏民族最质朴、最崇高的理念——天人合一、与道相通。汉服由于距现代中间有空窗期,所以并不是很常见,大多数朋友对于汉服的穿法也不是很了解,那么汉服的穿法有什么讲究?下面就教你汉服怎么穿。
儿童汉服是什么样的 怎样给儿童挑选合适的汉服
童装市场款式众多,随着汉服的发展,很多童装厂家也推出了儿童汉服,儿童汉服相较成人汉服而言,可爱元素和卡通图案更多,通常是短款的,面料和制作工艺方面也更好一些,一般给儿童挑选汉服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款式和面料,并注意它的做工工艺和价格。儿童穿汉服还要注意安全,考虑到儿童的天性,儿童汉服应避免穿长款的,尽量减少佩戴饰品等。下面来了解一下儿童汉服吧。
汉服 童装
3245 11
十大热门儿童汉服排行榜 精选10款儿童汉服品牌产品
十大热门儿童汉服品牌产品排行榜出炉了,其中上榜的产品品牌有:重回汉唐、安妮优儿、芭米诺、辰婂、淘麦麦、伊茜薇、秋醇、萨曼轩、丫贝比、戴维贝拉等,本榜单由买购网大数据平台提供产品数据支持,通过系统整理各大电商平台的产品,综合依据了产品的价格档次、人气销量、品牌知名度、用户口碑评价等各项实力数据情况作为参考。maigoo产品排行榜仅供参考,仅只展示系统整理收录的产品进行推荐,排名不分先后,如有因产品未收录、未推荐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批评指正。
汉服 童装
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