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时辰是怎么来的 十二时辰有什么含义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长河纵览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工作时间是以二十四小时记录的。但是,在中国古代,时间记录是以十二个时辰记录的,依次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来记录十二时辰。那么你知道十二时辰是怎么来的吗?12时辰有什么含义呢?让我们一起阅读下文进行了解吧。

12时辰是怎么来的

1、十二时辰来源已久,西周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在《周礼·春官·冯相氏》中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2、到了汉代太初年间,才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

3、古代人民将一个昼夜划分成的十二个时段,用来记录时间,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就是24小时。这种计时方法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有什么含义

1、子时

是指半夜十一点到次日一点。子描述的是幼小的生灵,比如小象,小鼠,或是刚出生的婴儿,寓意着滋生和希望,所以子时的子就是“阳气动,万物滋”的意思。而此时最为活跃的“小生灵”莫过于老鼠,所以叫子时,又叫子鼠。

2、丑时

是指凌晨一点到三点这段时间。古人信阴阳,认为此时阴气自屈,阳气渐盛,阴阳相生亦相杀,如纽状,则是丑也。丑和牛属象形同源字,其次牛作为农耕使者,属开地之物,助万物生阳,故谓丑牛。

3、寅时

是指三点到五点这个时间,所谓寅,甲骨文描述的是从箭袋里抽出箭的动作,引申为畏惧的意思,而此时阴气渐灭,必做殊死一搏,不可不畏也,是为寅。故称寅虎,同时也告诫人们,此时出现需备防身之物,以防虎患。

4、卯时

是指五点至七点,在古人天圆地方学说里,正是阳光自天地之间破土而出之时,所以叫卯时。古人认为此时正是兔从地中冒出,吃草饮露的时候,所以叫卯兔。

5、辰时

是指早上七点到九点。在古人看来,此时正是劳作的最佳时间,是为辰时。而劳作,必祈求风雨,所以辰龙则是古人视龙被视作祥瑞之物,可呼风唤雨,期望劳作能得龙佑,表达人们的祈福和期许。

6、巳时

是指九点至十一点的时间。巳则是指阳孕阴生的子幼,后者一般指蛇,那么巳就是蛇卵或是小蛇,及长而为“它”,它就是大蛇。所以古人认为此时在阳极胜的外表之下,有阴育于此,母蛇倾出而觅食,是正在孕育小蛇,故称为巳时。

7、午时

是指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这段时间。古人认为此时“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因此也叫做午时。午之时,由于阴阳转换,万物皆惓,席地而憩,唯独马立。而这个立和午,在甲骨文的演变中,曾同属一型。故说此时属马,叫午马。

8、未时

是指下午一点至下午三点。古人认为此时万物渐向幽昧,是为未时。未时万物阴阳短暂平衡,其味滋美,最适合羊食而肥,所以叫做未羊。

9、申时

是指下午三点至下午五点的时间,古人认为,阳衰而阴气成体,所成者乃是鬼神,所以把此时叫做申时。而此时猴声似啼,让人难辨鬼神之声,故称为申猴。

10、酉时

是指下午五点到晚上七点的时间,古人以此时命名为酉时,意在告诫万物生灵,日暮当归巢也。而此时最为准时归巢的,非鸡莫属,故又称为酉鸡。

11、戌时

是指下午的七点到晚上的九点。古人以戌时表示此时,是在告诫人民,需要准备好武器,应对不速之客,而狗是卫家之物,若有盗贼,则犬吠不止,所以也叫戌狗。

12、亥时

是指晚上的九点到晚上的十一点。古人认为此时,阳竭阴极,四处鬼怪盛行,故称亥时,告诫人们勿外出且休息,所以静而可听猪声。

十二时辰的雅称

1、子时,又称夜半。说到夜半三更,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凌晨三四点,实则不然。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就是子时了,也就是晚上的23:00~1:00。

2、丑时,是凌晨1:00~3:00,又称鸡鸣。诗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此时,曙光出现,雄鸡啼鸣。

3、寅时,就是凌晨3:00~5:00,也叫做平旦。诗句:鸡鸣洛阳里,禁门平旦开。习惯早起的古人,这时已经外出劳作了。

4、卯时,是凌晨5:00~7:00,也叫做日出。诗句:平朝日出店门开,凤扇双行引上来。旭日东升之际,是古代官员上朝的时间。

5、辰时,又名食时,是早晨的7:00~9:00。诗句:食时无饭芒鞋破,只向街头旋乞钱,可以看出,辰时是大家吃早餐的时间。

6、巳时,是上午的9:00~11:00,又名隅中。诗句:至于桑野,是谓宴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这是人们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

7、午时,又叫做日中,是上午11:00~13:00。古时候,人们不吃午餐,在午时赶集午休。关于午时,周易有这样一个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句话说的是:正午来临时,人们忙着赶集,等到烈日当空,非常炎热了,人们便停下了手头的事情,准备午休了。

8、未时,是下午的13:00~15:00,又名日昳。诗句:日昳方炊饭,深秋始采茶。此时太阳偏斜西边,人们已退去午睡的倦意。

9、申时,是下午的15:00~17:00,又名晡时。诗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古人一天吃两餐,晡时便是吃第二顿饭的时间了。

10、酉时,是下午的17:00~19:00,也叫做日入。诗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夕阳西下,人们不再劳作,开始休息了。

11、戌时,是晚上19:00~21:00,又名黄昏。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天地黄昏,是情侣最期待的约会时间。

12、亥时,又名人定。诗句: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人定就是指亥时,也是晚上的21:00~23:00。此时夜深人静,人们以安心入眠。亥时,也是12时辰中的最后一个时辰。

标签: 历史文化 文化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淮剧十大代表剧目 江淮戏传统剧目排名 淮剧经典唱段大全
淮剧又称江淮戏、淮戏,起源于盐城和淮安,主要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本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江淮戏十大代表剧目,如金龙与蜉蝣、牙痕记、哑女告状、三女抢板、玉杯缘、太阳花、西楚霸王等,一起来看看吧。
戏剧戏曲 历史文化 ★★★
1608 4
桂剧十大代表剧目 桂剧传统曲目排名 桂剧经典唱段盘点
桂剧俗称桂戏,为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中叶时期。桂剧剧目数量丰富,如打棍出箱、拾玉镯、七步吟、瑶妃传奇、千古灵渠、大儒还乡等,都是桂剧经典代表曲目。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经典桂剧曲目呢?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桂剧十大代表剧目,一起来看看吧。
戏剧戏曲 历史文化 ★★★
1211 4
梨园戏十大传统剧目 梨园戏经典曲目排名 梨园戏代表剧目盘点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以闽南语泉州腔演唱,其保存了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和演出规制,分大梨园的上路、下南和小梨园(七子班)三个流派。梨园戏不但以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更以保存着大量的南戏剧目而赢得“活化石”之美誉。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梨园戏十大传统剧目,上榜的有陈三五娘、董生与李氏、节妇吟、吕蒙正、朱文、朱买臣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戏剧戏曲 历史文化 ★★★
878 4
绍剧十大代表剧目 绍剧经典曲目排名 绍剧戏曲大全
绍剧最早起源于秦腔,现已有300多年历史,为浙江三大剧种之一。绍剧拥有400多个剧目,剧目题材颇为丰富,最具代表的绍剧经典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相国志、大禹治水、于谦传之两袖清风、佘太君、狸猫换太子等。此外,你还知道哪些绍剧传统剧目呢?本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绍剧十大代表剧目。
戏剧戏曲 历史文化 ★★★
678 5
十大汉剧传统剧目 汉剧经典曲目排名 汉剧代表剧目盘点
汉剧于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旧称汉调、楚调,曲调丰富,剧目繁多,具有唱腔优美、对白雅致、文本大气的特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本文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汉剧十大传统剧目,上榜的有宇宙锋、二度梅、借牛、闯王旗、优孟衣冠、百花亭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戏剧戏曲 历史文化 ★★★
87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