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有几大流派
1、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根在河北温县陈家沟,创拳祖师是陈王廷。可以说陈式太极拳是主流中的主流,现在大多数太极拳门派都都与陈式太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2、杨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焦作陈家沟陈长兴(陈式太极拳传人),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
3、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河南焦作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
4、孙式太极拳
河北完县人(今河北保定顺平县)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5、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法。另一种说法是陈式太极拳新架的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
6、吴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创建了“吴氏太极拳”。
7、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便是赵堡的一支,开门祖师和兆元,师承陈清平(陈氏十五世)轻灵圆活,势如滑鱼,独树一帜。
8、郑氏太极拳
祖师为郑曼青,学艺于杨澄甫(杨露禅孙)的杨家老架太极拳,任湖南省国术馆长时,为了普及武术强。
太极拳架势可以分为哪几类
1、大架式
陈氏、杨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采用大架式。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2、中架式
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3、小架式
以孙氏太极拳为代表,架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太极十三式
1、起势:起势是以太极拳的第一式,也是整套拳术的开场。起势的动作简单,但却是全套拳术的基础,需要练习者注意身体的姿势和呼吸的节奏。
2、云手:云手是以太极拳的重要基本功,是一种连续的转身手法。练习云手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也可以锻炼拳手的意识和协调能力。
3、单鞭:单鞭是以太极拳的基本技术之一,是一种单手向前推的动作。练习单鞭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和身体的平衡感,也可以提高拳手的攻击和防御能力。
4、提手上势:提手上势是以太极拳的一种上升动作,需要注意手臂的位置和呼吸的配合。练习提手上势可以锻炼拳手的手青力量和肩部的柔韧性。
5、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以太极拳的一种变化手法,需要拳手将身体向前倾斜,同时进行手青的挥动。练习白鹤亮翅可以提高拳手的攻击和防御能力,也可以搬炼腰部和腿部的力量。
6、摆莲:摆莲是以太极拳的一种侧身手法,需要拳手将身体向一侧倾斜,同时进行手臂的挥动。练习摆莲可以掇炼拳手的身体协调能力和侧身的灵活性。
7、高探马:高深马是以太极拳的一种上升动作,需要拳手将身体向上抬起,同时进行手臂的挥动。练习高探马可以搬炼拳手的上肢力量和肩部的柔韧性。
8、合太极:合太极是以太极拳的一种收势动作,需要拳手将身体向一侧收缩,同时进行手臂的收回。练习合太极可以帮助拳手调节呼吸和身体状态,使身体得到放松和恢复。
9、斜飞势:斜飞势是以太极拳的一种侧身手法,需要拳手将身体向一侧倾斜,同时进行手臂的挥动。练习斜飞势可以锻炼拳手的身体协调能力和侧身的灵活性。
10、金鸡独立:金鸡独立是以太极拳的一种站立动作,需要拳手将身体向一侧斜倚,同时进行手臂的举起。练习金鸡独立可以锻炼拳手的平衡感和腿部的力量。
11、玉女穿梭:玉女穿梭是以太极拳的一种前后步伐,需要拳手向前迈步,同时进行手臂的挥动。练习玉女穿梭可以搬炼拳手的步伐和身体协调能力。
12、转身搬拦捶:转身搬拦捶是以太极拳的一种攻击技术,需要拳手进行身体的旋转和手的挥动。练习转身搬拦撞可以提高拳手的攻击和防御能力,也可以锻炼腰部和腿部的力量。
13、闭式:闭式是以太极拳的最后一个姿势,需要拳手将身体向一侧倾斜,同时进行手臂的收回。练习闭式可以帮助拳手调节呼吸和身体状态,使身体得到放松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