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发朋友圈文案
1、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2、见义勇为要道歉,以后谁还敢做好人好事?
3、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4、人生的每一步,无论主动或被动,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5、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6、面对困苦生活,唯有自救方可破茧成蝶。
7、迟来的正义是否依然称得上正义?
8、为弱者伸冤,为苍生请命,虽难却值得。
9、电影宣传的是法还是人?越是缺位,越是警醒!
10、承办的每一起案件,都是他人的人生缩影”。
11、现实生活中的完美结局并不常见。
12、人间并非只有冷酷,真情实意无处不在”。
电影第二十条台词引人深思的句子
1、“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2、“在成长路上跌跌撞撞,我们在发问、在疑惑、在等一个答案,但不管答案是什么,都希望我们保持善良。”
3、“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4、“黑和白需要一道分界线,光和暗需要交接面。”
5、当人们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分苛责。
6、“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7、“如果连我们都放弃了正义,还有谁能保护苍生?”
8、“正义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9、“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10、“不要嘲笑为社会正义挺身而出的人,因为有一天他们争取到的光亮也会照在你的身上。”
11、“公平正义,对老百姓来说多么重要。”
12、“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第二十条影评分析
1、《第二十条》通过三个既独立又紧密相连的故事线,巧妙勾勒出正当防卫的法律框架与个体行为的道德抉择之间的平衡。影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线索,深入探讨了“正当防卫的界限与适用”的主题,每个故事都以探索性的姿态深入“法之边界”。
2、影片通过微喜剧的方式,通过三个案例的穿插,让观众理解了正当防卫的含义,并展示了法律工作者在面对复杂案件时的挑战和抉择。电影中的三个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的背景下,但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可能随时发生在我们或我们身边的人身上。这些事件引发了观众对于法律、道德和人性的深思。
3、此片不仅以结尾的震撼独白留给观众深刻印象,还有三个场景格外引人入胜,激发观众的层层深思。首先是张贵生之死,让悲剧在笑声中突然袭来,带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他的死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对社会正义的质疑;接着是郝秀萍的纵身一跃,以沉重的情感压迫,将观众推入一片揪心的深沉思索;最后是检察官吕玲玲的深刻拷问,引发观众深思。
4、整部电影的立意非常高,不只是给观众讲故事那么简单,而是会带着观众不断深入,探讨司法存在的初衷和目的,向大家普及法律是为了回应老百姓的诉求、情感和最朴素的期待而存在的。影片里的台词更是掷地有声: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5、电影的剧情非常紧凑,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紧张和悬疑。张艺谋的导演功底非常出色,让整部电影节奏感十足,让观众在思考中感受到了电影的深度。演员们的表演非常自然真实,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主演张译、高叶等人的表演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6、电影《第二十条》改变了以往同类型影片由上至下的普法方向,立足于立法精神高度和百姓对司法公平正义殷切期望的视角,将普法对象由下而上的诉诸司法从业人员,观众所代表的大众从被动接受普法的对象,转变为“自由心证”的裁判者。
7、影片中检察官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也体现了最高检党组提出的检察办案理念——通过检察履职办案,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
8、电影《第二十条》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也是对法律工作者如何解读和应用法律的深刻反思。它提醒观众,在面对不法行为时,我们不能因为代价而退缩,法律应当成为保护好人、惩罚坏人的有力工具。正当防卫不再只是冰冷的法律条文,而是包含了人性的温暖和对良知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