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陶瓷的种类
1、灰陶
灰陶是汉代最主要的陶系,已普及到全国各地。汉代灰陶容器是继承商周以来的传统而进一步发展,在制作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一般都呈青灰色,火候均匀,烧成温度约在摄氏1000度以上,质地坚实。
2、硬陶
汉代硬陶流行于长江以南,包括现今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及江苏南部等地区,用当地一种密度较大、粘性较强的粘土制成。与灰陶相比烧成温度更高,陶质更坚硬,故称硬陶。汉代的硬陶是继承华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以来的“几何印纹硬陶”的传统。
3、釉陶
汉代制陶业的一项新发明,是浓厚的棕黄色和绿色的釉陶。烧成温度约为摄氏800度左右,内胎呈砖红色。釉药中含有多量的氧化铅,故称“铅釉”。由于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所以也称“北方釉陶”。
4、青瓷
东汉后期,首先是在浙江省绍兴、上虞一带,开始出现了青瓷器。釉呈淡青色,质地和火候等都符合瓷器的标准。器形主要是广口、扁圆腹、平底的四系罐。同样的四系罐在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曹氏墓中亦有多量的发现,釉色光亮,质地纯净,说明当时青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汉代陶器特点
1、汉代陶器的整体造型风格以简洁、自然为主,注重形象的表现和结构的稳定。在陶俑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力求生动自然,通过姿态、服饰等细节的处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状态。在陶罐、陶盆等器物中,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形状简洁、线条流畅,整体呈现出稳重而又不失优雅的美感。
2、汉代陶器的线条处理十分重要,它们通过线条的流畅和曲线的变化来展现器物的美感和动态。线条的粗细、曲直、起伏等元素都被巧妙地运用,使得陶器的形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在陶器的比例关系上,汉代陶器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追求器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协调,使得整个陶器看起来更加美观。
3、汉代陶器在造型上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既有表现动态的陶俑、陶骑马等,也有表现静态的陶罐、陶钵等。动态的陶俑通过姿态、表情和衣纹等来表现人物的活力和情感,呈现出生动的形象。静态的器物则通过形状、纹饰和装饰等来展现其静谧与安定的美感。
4、汉代陶器的纹饰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几何纹饰、植物纹饰、动物纹饰、人物纹饰等。几何纹饰通常以直线、曲线、圆圈等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简洁明了。植物纹饰常常以莲花、荷叶、花卉等为主题,寓意吉祥和美好。动物纹饰则以龙、鸟、兽等动物形象为主要元素,展现了汉代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崇拜。人物纹饰则以人物形象为主题,表现了人物的生活场景和社会角色。
汉代陶器的鉴定方法
1、首先必须了解汉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清楚当时的丧葬风俗及审美趣味,这是鉴赏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对实物鉴定,首先观察其“型”和“纹”。器型和纹饰在汉代都有固定的模式,特征及其明显。仿制者往往使器型变异,违背时代科技局限及审美特征,作伪者在“纹饰”方面除了窜代现象外,还常常画蛇添足,使纹饰过繁。印制或手绘技法拙劣,在彩陶器上使用染料多采用现代彩料未有汉代人的彩绘功力和神韵。
3、要认真观察陶器胎质、胎色。作为随葬品,汉代陶器在底下埯埋了千年以上,胎质会发生内部变化。触土部分应有侵蚀痕迹,酸碱土壤应有被腐蚀粉脱现象,因而沧桑感通过仔细观察可以找到。凡胎质过细,火候过强,色泽过鲜,声音脆亮,都理应对此件陶器质疑。
4、观察制作工艺。从旋转痕迹分析是机械转盘还是手工转盘。手拉坯和手塑作品能反映出工匠的技术水平,汉代的制陶工艺成熟老到,手法练达,而现代的仿制者往往达不到这种水平,总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
5、手感与重量。新仿汉代陶器多有器重感,超重原因是拉坯胎壁过厚或器底过厚。仿制套往往胎壁较厚,腹内空间狭小。作伪者除技能未达到汉人的水平外,忽视细节,不知节省泥料也是原因之一。汉代工匠是体力劳动者,对泥料节俭的习惯,节俭泥料就是节省体力,而现代的泥料采用机械化来完成,对泥料的节省并不觉得重要。因此,仿制汉陶多数不能像真品那样手感适中。
6、真品吸水性强,特别是晾干的汉陶,滴上水珠会立即吸收,而新品不具备此特征,这说明汉代陶器胎质密度比现代仿品胎质密度小。
7、河南本地出土的汉代陶器,经晾晒后,灰陶表面会呈现微微泛白的浅霜现象,这是由于陶器常年在土壤中吸收土中碱性物质所致,这是真品很重要的特征。
汉代瓷器值钱吗
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代时期的瓷器由于当时制瓷工艺水平相对较低,和唐、宋、元、明、清朝代相比不能同日而语。但是2000多年前的瓷器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所以汉代瓷器不能光用金钱价值来衡量,而是要用历史文化价值来衡量。一件汉代瓷器要是卖钱的话,可能卖不过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的十分之一,但汉代瓷器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