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陶瓷的种类 唐代瓷器特点 唐代陶瓷的成就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知识杂货铺 上传提供 2024-03-17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唐代在隋代青瓷、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还烧出成熟的黑、黄、花瓷。最引人注目的是创烧出中外闻名的唐三彩和釉下彩。那么下面这篇文章就会详细的为大家介绍唐代陶瓷的种类以及唐代瓷器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陶瓷的种类

1、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陶瓷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三彩马唐三彩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2、釉下彩瓷

釉下彩瓷器是唐代的首创,当时的湖南长沙窑窑工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或者文字诗句,然后在高温下烧造而成。釉下彩瓷的创烧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青瓷

唐代的青瓷以越窑名震四海。越窑是青瓷的发源地,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瓷器的制作就已经具有相当不错的烧造水平了。唐代越窑青瓷造型端庄,器壁减薄,色泽青绿,尤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4、白瓷

唐代的白瓷以邢窑作品最为优质,即使按照现代的标准,邢窑白瓷也称得上是精品白瓷。一般来说,邢窑白瓷器内施满釉,而器外釉不到足。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称之为“护胎釉”。纹饰方面,比较推崇光素之器,以展现釉质之美。

5、黄瓷

唐代诸多窑口都开始烧造黄瓷,其中以寿州窑烧造的产品最具有代表性。寿州窑黄瓷胎体厚重,坚硬粗糙,胎色多为白中泛黄或黄红色,胎上施白色化妆土,造型较为丰富。

6、青花瓷

唐代已经具备了生产青花瓷的条件。根据考古出土的器物显示,唐代青花瓷片在扬州地区出土,是由当时的巩县窑所烧造,器物多为小件,胎质粗松,烧结度较差,多作为外销瓷器。

7、绞胎瓷

唐代出现了一个新的陶瓷品种,即绞胎瓷。绞胎瓷的纹理和木纹类似,对烧造条件的要求极为严苛,因此烧造的数量并不多。烧造绞胎瓷的瓷窑有越窑、巩县窑、耀州窑等,其造型主要以碗、盘、枕为主。

8、黑瓷

唐代是青瓷和白瓷的天下,因而黑瓷并不是那么受到关注。生产黑瓷的唐代瓷窑主要有巩县窑、白土窑、黄堡窑、鹤壁窑、安阳窑、郏县窑、密县窑等,造型多为日常生活用器、供器和陈设器。

唐代瓷器特点

1、形制多样:唐代瓷器的形制多样,包括瓶、罐、盘、碗、盏等。其中,官窑以器形庄重典雅、线条流畅为主,民窑则更加丰富多样。

2、釉色丰富:唐代瓷器釉色丰富多彩,常见的釉色有青釉、黄釉、白釉、铁红釉等。特别是青釉,被视为唐代瓷器的代表色彩之一。

3、斗笠盖:唐代瓷器中常见的一种特殊盖形式是斗笠盖,即盖的形状像斗笠一样。这种盖形式在唐代很受欢迎,并成为唐代瓷器的一个显著特征。

4、通体刻花:唐代瓷器通常会在器身或器底进行刻花装饰,包括植物纹样、人物故事、动物纹饰等。刻花技法精湛,图案丰富多样。

5、高质瓷胎:唐代瓷器的瓷胎质地较为坚硬,质地致密,釉面光滑细腻。制作工艺上有很高的水平,使得唐代瓷器质量上乘。

6、窑变釉效果:唐代瓷器窑变釉效果较为突出,釉面呈现出变化多端的颜色和纹理。这种窑变釉效果给唐代瓷器增添了一种特殊的美感。

唐代瓷器五大名窑

关于唐代是否出现过明确记载的“五大名窑”,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直接指明“唐代五大名窑”的说法,而是通常提及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瓷窑,如越窑、邢窑、长沙窑、巩县窑、鲁山窑、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等。其中,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唐代陶瓷的成就

1、瓷器质量突飞猛进

唐代,陶瓷制造业技术水平快速发展,质量大为提高。胎质更加细腻致密,气孔少,原料均经过细致粉碎和淘洗。修胎技术普遍提高,器形规整,胎面光滑,胎体显著变薄、变轻。施釉技术大为改进,釉面均匀,剥釉现象基本杜绝,滋润而不透明,如冰似玉。

2、创立”匣钵”烧造技术

匣钵烧造技术的创立,是唐代对我国陶瓷业的一个重大贡献。越窑在中唐以前,多采用叠烧工艺,器物底部较厚,碗、盘等器物内外底均留有支烧痕迹,釉面因为是明火直烧,不可避免有串烟或砂粒粘附情况。到了中唐以后,匣钵烧造技术创立,助力越窑器成为一代名瓷,也促进了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的大发展。

3、白瓷水品更上一层

邢窑是唐代北方白瓷的名窑,并且是把白瓷提高到“白如雪”高度的重要瓷窑。虽然陆羽在《茶经》中抑邢扬越,认为从喝茶角度来看,邢窑瓷器不及越窑。但也从两一个角度说明,当时北方邢窑白瓷已与南方越窑青瓷齐名。

4、“釉下彩”工艺创立

在唐代,越窑青瓷在采用刻划纹装饰的同时,出现了新的褐色釉下彩绘的装饰方法。而在湖南的长沙窑,在初期采用模印贴花装饰的基础上,在贴花上施以褐色彩斑,然后再施青釉。之后,又出现了用褐绿彩直接画纹样,或刻划轮廓线后添绘褐绿彩,之后再施青釉。唐代釉下彩的的发展,为后世丰富绚烂的瓷器纹饰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5、“花瓷”的创立

在唐代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瓷器,即黑釉带有乳白色的瓷器,器形主要有壶、罐、拍鼓等。这种唐代“花瓷”,在收藏界曾被称为"唐钩”。这种称谓是实至名归。因为经过考古发掘,唐代“花瓷”的烧制窑址除了河南鲁山外,再有禹县上白峪窑,而禹县是钧窑的故乡,宋代钧瓷的产生与唐代"花瓷”有着密切的联系。

6、“唐三彩”的创烧

唐三彩是陶器,但与一般低温釉陶不同的是,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粘土制成(高岭土),釉料是用多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唐三彩的釉料,氧化铜呈现绿色、氧化铁呈现黄褐色、氧化钴呈现蓝色,同时用铅作为溶剂,利用铅在烧制过程中的流动性烧成黄、赭黄、天蓝、翠绿、茄紫等各种色调,绚丽斑斓谰,尽显盛唐雍容华贵之风彩。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明朝瓷器特点 明朝瓷器种类 明代瓷器怎么鉴定
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渡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明代青花瓷的烧制工艺达到了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顶峰。很多朋友想知道明朝瓷器特点以及明朝瓷器种类,那么下面这篇文章就会为大家介绍。
拍卖最贵十大明代瓷器 天价明代瓷器排行 明朝传世瓷器盘点
明代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尤其以青花瓷、斗彩、五彩、釉里红闻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那些传世的明代瓷器可谓屡屡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明代瓷器,包括青花九龙纹大缸、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明成化斗彩花蝶纹杯等等,一起来这些天价明代瓷器吧。
拍卖最贵十大元代瓷器 天价元代瓷器排行 元朝传世瓷器盘点
要说什么元代瓷器最具收藏价值,那一定非元青花莫属,在拍卖场上,一件极品元青花瓷器动辄就拍卖出上亿元的天价,足可见其珍贵程度。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元代瓷器,包括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元青花人物故事武松打虎罐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拍卖最贵十大唐代瓷器 天价唐代瓷器排行 唐朝传世瓷器盘点
唐代在隋代青瓷、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还烧出成熟的黑、黄、花瓷,在传世唐代瓷器中,尤其以唐三彩、越窑秘色瓷、邢窑白瓷最为出名。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唐代瓷器,包括唐三彩贴花卉纹凤首执壶、唐三彩陶马、唐三彩女坐俑、唐三彩贴花双系绳柄壶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青白瓷的特点 青白瓷是什么窑 青白瓷和影青的区别
青白瓷又可称为青白釉,瓷器的一种,俗称影青釉,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的瓷器,是北宋年间由景德镇当地工匠制作的。那么青白瓷的特点是什么?青白瓷和影青的区别又是什么呢?相信很多朋友都比较好奇,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