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是什么
青瓷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青瓷出现在哪个朝代
中国劳动人民制作瓷器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青瓷”一名最早见于《百宝总珍集》(南宋无名氏撰),书中专有青瓷一项。
青瓷发展历史
1、商代
青瓷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原始青瓷器物造型不甚规整,胎体厚薄不均,器表釉层不均匀,釉层较薄,釉色不稳定。
2、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是青瓷发展的成熟阶段,此时的青瓷胎质致密坚硬,胎色为灰白色或者淡青灰色,釉色为青绿色或者青黄色,釉面匀净自然,胎釉结合紧密,瓷化程度高,敲击声音清脆。
3、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各具特色。南方青瓷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
4、隋朝
隋朝时期,各窑厂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胎质坚硬,胎体较厚,釉色多为青绿色、青黄色和黄褐色,施釉不到底,垂流现象比较明显,但是具有很强的玻璃质感。
5、唐
唐代仍然把青瓷放在主要的地位,该时期器形更加丰富,并且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瓷窑,如岳州窑、长沙窑、洪州窑、潮安窑等,其中以长沙窑和越窑生产的瓷器最为出色。
6、宋、辽、金、西夏
宋朝青瓷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汝窑、官窑、耀州窑、龙泉窑、越窑等。辽、金、西夏是与宋朝并立的三个民族政权,这些地区所生产的瓷器除了具有本民族特点之外,还深受当时唐宋时期青瓷窑的影响。
7、明、清
明代后期至清初,由于封建统治者对龙泉窑课以重税,以及受到景德镇瓷业兴起的冲击,龙泉窑场不断倒闭,工匠逐渐向外地流散,龙泉窑走向衰落,至清中晚期窑场锐减,终于结束了青瓷几千年的烧瓷历史。
青瓷釉色分类
1、冬青釉
据史书记载冬青釉为北宋时东窑所烧,故称之为东青釉或冬青釉、冬青。冬青釉釉色特点是釉面平润、色泽稳定,以豆青色为主要色调。
2、梅子青釉
龙泉青瓷的一种釉色,创烧于南宋时期。其釉面一般较厚,玻璃化程度高、光泽强、略透明、釉色浓翠莹润,恰似青梅色泽,故名梅子青。
3、粉青釉
青釉中派生的一种釉色,呈粉润的青绿色,如半透明的青玉,为南宋龙泉窑创烧是石灰碱釉的一种。
4、豆青釉
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种釉色,是宋代龙泉窑青瓷的釉色之一。明以前微近黄色,至清代纯近绿色。其色泽青中泛黄、光泽比粉青釉、梅子青釉弱。
5、天青釉
指宋代河南汝窑烧制御用青瓷的一种釉色,又名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蓝色釉,我国古代陶书描写的青如天,明如镜,正是这种釉色特点的形容。
青瓷的代表名窑
1、越窑:始于东汉,为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也称“秘色窑”。因在越州境内(今浙江慈溪上林湖滨湖地区)而得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2、龙泉窑: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青瓷代表釉色有梅子青、粉青。
3、官窑:主要烧制青瓷,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4、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青瓷特点为素面开片,以玛瑙粉入釉,代表釉色为天青色。
5、耀州窑:耀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为我国“宋代六大窑系”中的一个窑系。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宋、金时期以烧制青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