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瓷餐具的等级有什么分别
陶瓷餐具级别一般划分为:
1级:整个产品没有任何缺陷,变形或色差,允许在不显眼处有一个针孔。
2级:可以有2-3个针孔,不明显色差,轻微变形。
3级(接近次品):色差明显,轻度变形,允许1-2处1平方MM左右的缩釉。
在日用陶瓷行业中,也有公司这样来划分:
优:在1级的基础上又筛选了一遍,瑕疵的概率可达到3/1000不代表完美。
正品:1-2级混装,正品中没有3级或者等外等次品存在。质量很好,但不代表无瑕疵。
总品:1-3级混装。
次品:3级或者等外组成。
二、陶瓷餐具国家标准
1、外观质量标准
外观质量是产品等级划分的重要指标,我国现行的产品标准将产品分为优等品、一级品、合格品3类。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级品为国内先进水平,合格品为国内一般水平。优等品的外观质量基本达到了“五无一小”的要求,即无斑点、无落渣、无色脏、无针孔、无釉面擦伤、变形小。斑点(黑点)俗称苍蝇屎,若产品上存在斑点,总会给人以不洁的感觉,从而影响到食欲。一等品和合格品在允许存在缺陷上比优等品有较大的宽松要求。
2、铅、镉溶出量标准
铅、镉溶出量是陶瓷产品的重要安全卫生指标。铅、镉的存在是由于产品表面装饰图案中陶瓷颜料里含有其成分所致,铅的存在还有可能是为降低产品表层釉的烧成温度而加入了含铅成分所致。若生产工艺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在使用过程中铅、镉的过量溶出,经常使用这类产品易引起铅、镉重金属中毒。
国家标准GB12651-2003《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其适用范围覆盖了所有的日用陶瓷饮食器具。标准规定任何单一产品的铅、镉溶出量不允许超过规定的允许值,其中扁平制品(从制品内部最低平面至口缘水平面的深度小于25mm的制品)规定值为:铅溶出量7mg/l、镉溶出量0.50mg/l;小空心制品(从制品内部最低平面至口缘水平面的深度大于等于25mm,且容量小于1.1L的制品)规定值为:铅溶出量5.0mg/l、镉溶出量0.50mg/l;大空心制品(从制品内部最低平面至口缘水平面的深度大于等于25mm,且容量大于等于1.1L的制品)规定值为:铅溶出量2.5mg/l、镉溶出量0.25mg/l。
3、热稳定性标准
热稳定性是指产品在冷热交换中不出现裂纹或破损。热稳定性的好坏可反映陶瓷产品的使用寿命,冷热交换的温差越大,其使用寿命越长。标准一般均规定加热至180℃然后投入20℃水中,取出观察是否有损坏,此温度不出现损坏,其使用寿命一般可达2~3年以上。
三、陶瓷餐具选购方法
1、购买陶瓷餐具时,首先要看商品的生产厂家等信息是否齐全,是否有执行标准等。
2、购买时要注意看陶瓷餐具的成色,用手触摸餐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滑,最好不要选表面凹凸不平、起泡,甚至花纹边缘有凸起的釉上彩餐具,也不要选择内壁有花纹的餐具。
3、用鼻子闻是否有异味。
4、不要购买颜色过于鲜艳和颜色深的的陶瓷餐具。为使色彩鲜艳,厂家会在釉彩里加入一些重金属添加剂,因此,颜色越鲜艳的陶瓷餐具,重金属就越容易超标。
5、应购买原料、工艺控制比较严格的釉中彩、釉下彩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