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近视和真近视有什么不同
1、本质区别
假性近视是功能性改变,是由于用眼过度导致的睫状肌痉挛,使晶状体屈光力增加而引起的眼部功能障碍,近视状态是暂时的,眼球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真性近视是器质性改变,是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导致平行光线入射眼球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而不能成像清晰,具有不可逆性。
2、成因不同
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时期近距离用眼或不当用眼,引起调节紧张或痉挛,睫状肌疲劳,灵活性减退,视远时不能充分松弛,导致远视力减退。真性近视成因较为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发育因素。
3、临床表现差异
假性近视在使用散瞳药物后,视力可恢复正常,屈光度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真性近视使用散瞳药物后,视力无显著改变,真性近视患者多为中、高度近视,眼球外观可能呈现不同程度的外凸,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4、治疗方法不同
假性近视可以通过按摩眼部穴位、热敷眼部等方式改善眼部疲劳,还需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证眼部劳逸结合。真性近视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如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等。
5、恢复可能性不同
假性近视在得到适当休息和治疗后,视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改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假性近视患者有望完全恢复视力。真性近视很难自然恢复,无法从根本上恢复眼球结构。
假性近视和真近视怎么确诊
1、症状观察
假性近视:通常发生在青少年期间,视力会在数周或1-2个月内出现下降,但适当休息后视力可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
真性近视:视力明显下降,视物模糊,且这种视力下降是器质性的,不能通过休息自然恢复。
2、睫状肌麻痹法(散瞳验光)
这是公认的最可靠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使用睫状肌麻痹药(如阿托品滴眼剂)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然后检查视力及进行验光确定。
假性近视在散瞳后视力会增加,且验光无近视屈光度;而真性近视散瞳后视力不变,验光则显示有近视屈光度。
3、云雾法
让患者双眼同时戴 3.0D球面镜,看远物持续3分钟后去掉一侧镜片,立即查裸眼视力。
若视力进步则可能为假性近视,视力不进步则可能为真性近视。但此方法并不十分准确。
4、动态检影法
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操作步骤来判断,其中患眼各径向均为逆动者为真性近视,各径向均为顺动或不动者,或一径向顺动、另一径向不动为正视或远视为假性近视。
5、验光法和眼底检查
验光法可以直接了解是否有近视屈光度,而眼底检查可以观察眼底是否有近视性改变,从而辅助判断真性或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度数一样吗
1、假性近视的度数
假性近视主要是由于用眼过度,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从而使眼睛呈现出近视的状态。其度数通常较低,且没有一个固定的界限。但大多数情况下,假性近视的度数在150度以下,也有说法认为假性近视的度数范围通常在50度到100度之间。然而,也有可能出现度数稍高的情况,但相对较少。
2、真性近视的度数
真性近视是眼睛处于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到眼睛里,在视网膜之前发生聚焦所造成的视物模糊。其度数通常较高,且随着近视的发展,度数会逐渐增加。真性近视的度数界定通常是以50度为起点,具体分类如下:
低度近视:近视度数在50度到300度之间。
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度以上但不超过600度。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
3、度数差异的原因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度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发病机制不同。假性近视主要是由于眼睛过度疲劳导致睫状肌痉挛,属于生理性的近视状态,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科学的用眼习惯得到缓解。而真性近视则是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或眼睛的屈光系统过强导致的,属于病理性的近视状态,一旦发生往往难以逆转,且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