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多少为正常范围
通常体温的正常范围在腋下温度36.0℃-37.0℃,口腔温度36.3℃-37.2℃,直肠温度36.5℃-37.7℃。
1、腋下
是在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放在腋窝深处,夹紧后十分钟读数,通常正常在体温在36.0℃-37.0℃。
2、口腔
在测量之前,先对体温计进行消毒,再将体温计头端放置在患者的舌下,患者口唇紧闭,在五分钟之后取出读数,正常值在36.3-37.2℃。
3、直肠
是对患者的肛门测量体温,通常患者采取侧卧位,将肛门体温计擦拭润滑剂之后慢慢插入肛门中得到的数值,通常范围在36.5-37.7℃。
体温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1、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体内的消化酶工作需要一定的最适温度,而体温过高可使消化酶的工作环境并未处于最适温度,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此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2、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体内的酶也可参与神经递质的传导,若体温过高可使酶的活性下降,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此时可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表现。
3、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
体温升高后,心率会有所加快,同时全身的血管也会扩张来帮助人体散热。因此,体温过高的患者也可出现心慌、心悸、皮温升高等症状。
4、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体温升高后也会导致呼吸频率加快,所以体温过高的患者也会出现呼吸急促、浅快等表现。若呼吸频率在长时间内处于较快的状态,可导致体内的酸碱平衡发生紊乱,如呼吸性碱中毒。
5、影响泌尿系统功能
体温过高的患者,由于大量出汗会导致尿液的生成、排出有所下降,进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出现。若体温长期处于过高的状态,肾脏需要长时间浓缩尿液,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
体温过低的危害
1、影响血液循环与代谢
体温过低会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减慢,从而影响血液对四肢的正常供血,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患病风险。同时,体温降低会使氧耗量减少,人体代谢随之下降。这种代谢减缓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可能导致身体无法有效产生热量以维持正常体温,进一步加剧体温过低的情况。
2、损害免疫系统
体温过低会对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自身的免疫力下降。这使得身体容易受到外界多种病原体的侵袭,从而诱发感染性疾病。长期体温过低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增加患病风险。
3、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体温过低可阻断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减少脑血流、降低脑代谢。随着体温的进一步降低,可能出现嗜睡、意识障碍等症状。在极端情况下,体温过低可能导致大脑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4、影响心血管系统
体温过低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也会随之下降。这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严重心血管事件。此外,体温过低还可能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管压力增大,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5、损害肝肾功能
虽然体温过低可提高肝脏和肾脏对缺氧的耐受力,但长期或严重的体温过低仍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减退。这可能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排除废物和毒素,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