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电量收费:根据重卡实际充入的电量来计算费用,以千瓦时(kWh)为单位。这种方式能准确反映用户的用电情况,不同地区的充电桩电费单价有所不同,一般商业用电价格较高,可能在 1.2-2.9 元/度左右,且有些地区的电价会根据充电时段有所调整,高峰时段电价上浮,低谷时段相对低廉。
2.按时间收费:无论实际充入多少电量,都按照充电时间计费,单位通常是分钟或小时。比如每小时收费 20-50 元等,具体价格根据充电桩运营商设定。这种计费方式对于充电速度较慢的交流充电桩较为常见,但可能导致用户因充电时间长而支付较多费用。
3.混合收费:结合使用时间和使用电量来计算费用。比如在充电初期的快速充电阶段按时间收费,之后进入涓流充电等阶段转为按电量收费,这样能在确保充电初期快速充电的同时,也能在充电后期按实际电量计费,更准确地反映充电成本。
4.包时段收费:车主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内享受固定费用的充电服务,有包月、包年等服务形式。例如,包月费用为 1000-3000 元,车辆在一个月内可不限次数充电。这种方式适合充电需求稳定、频繁的重卡用户。
5.会员价计费:运营商推出会员制度,用户开通会员后可享受会员折扣电价,包括电费折扣、充电服务费代金券、充电满减券等。会员费可能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具体优惠力度因运营商而异。
6.服务费:除基础电费外,充电桩运营商会收取服务费,用于覆盖充电桩的运维成本、管理费用等。服务费可能是每度电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比如每度电收取 0.5-1 元的服务费,也可能是按次收取,每次充电收取 10-30 元等。
7.设备使用费:在高峰时段或热门地点,为平衡供需关系,部分充电桩可能会额外收取设备使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