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模块:作为核心功率转换单元,承担着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重要任务,并输出到重卡的电池组。其具备高效的功率转换能力、良好的散热性能和可靠的电气隔离,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和升级,决定了充电桩的充电功率、效率和稳定性。
控制系统:相当于充电桩的 “大脑”,负责整个充电过程的监控、管理和控制。它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根据预设的充电策略对充电模块进行调节,确保充电过程安全、高效。一般采用嵌入式系统或工业计算机,具备高精度的测量和控制能力、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和稳定的通信功能。
充电接口:是连接充电桩和重卡的关键部件,用于传输电能和实现通信功能。需具备良好的电气连接性能、机械强度和防水防尘性能,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具有标准化的接口结构和通信协议,通常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
保护装置:用于保障充电桩和重卡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包括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多种功能。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通常采用电子保护器件和机械保护装置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保护的有效性。
散热系统:由于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散热系统用于散发这些热量,保证充电桩的正常运行。大功率的重卡充电桩通常会采用风冷或液冷等散热方式,确保充电模块等关键部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人机交互界面:常见的有人机交互显示屏、按键、指示灯等。用户可通过显示屏查看充电状态、操作提示、计费信息等,还能进行充电参数设置、启动或停止充电等操作。按键用于输入指令,指示灯则可直观地显示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如电源是否接通、充电是否进行等。
计量装置:用于准确测量重卡充电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一般采用高精度的电表,具备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充电计费提供数据依据。
外壳及结构部件:由金属或高强度塑料等材料制成,起到保护内部电子元件、支撑和固定各部件的作用,需具备良好的强度、耐腐蚀性和防水防尘性能,以适应户外等各种恶劣的使用环境。
通信模块:实现充电桩与后台管理系统、车辆之间的通信。可将充电桩的运行数据、故障信息等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同时接收后台系统的控制指令,还能与重卡进行通信,实现充电参数的交互和充电过程的协同控制,常见的通信方式有以太网、4G/5G、蓝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