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季养脾胃有道理不
四季养脾胃有道理,但四季养脾胃的要点不同。
有一句话叫“四季土旺不受邪”,在中医阴阳五行中,这个土对应的就是脾,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五脏,土对应的是脾胃。
一年四季其实都需要养脾,在四季中有一个季节是和脾胃相对应的,就是长夏,长夏属脾。长夏是什么时间?就是夏天和秋天相交接的时候,也就是七八月份,那时候雨水比较多,天气相对来说比较潮热,容易湿邪困脾。
老百姓叫苦夏,其实叫㾏夏,一到夏天浑身就没劲儿,头晕,不想吃东西,不想喝水,甚至恶心,这是湿气困脾所导致的,这时要注意调脾,健脾祛湿。
冬季要防止脾寒,天气寒冷,要保护好脾,有些中老年人一到秋凉的秋季,一吹冷风胃就疼,这是脾虚的表现。
二、一年四季如何养脾胃
1、春:调肝健脾
春天,肝木生发,若疏泄太过,则容易克脾土,可出现反酸、胃灼热、胃胀等诸多不适;若肝气抑郁,脾胃不能正常运转,则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打嗝、恶心等症状。
春天调养脾胃,首先要舒畅肝气、调畅情志,不仅心情要轻松愉悦,还要规律作息。
春季应少吃酸,饮食要以温、软、淡、易消化为主,防止刺激脾胃。可以适当饮用陈皮茶、大麦茶,以疏肝健脾。
2、夏:健脾祛湿
夏天,气候炎热,外界湿气重,人体处于阳气外散而内脏相对虚弱的状态。
寒凉可伤脾胃,肥腻可生痰湿。夏季过食瓜果生菜,也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痢疾等,脾虚的人也更容易出现腹泻等症状。
所以,夏季应少食生冷、肥腻的食物。
3、秋:健脾润肺
秋天,天干气燥,是许多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哮喘、支气管炎、肺炎高发的季节。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通畅能促进肺系疾病的好转。
此时,不适合吃干硬食物、烧烤等,可以吃一些清润、易消化的果蔬食物,防止引发肺胃旧疾。
百合、葡萄、梨、玉竹、沙参、木耳、芝麻、莲藕、蜂蜜等,均可养阴生津、防秋燥。
4、冬:温食防燥
冬天,阳气在内,阴气在外,饮食上既要保障人体的热量供应,又应该避免食用易生内热之品。
冬季可适当增加肉类摄入以抵御寒邪,但应少吃燥热刺激的食品以及熏烤食物,防止防燥热损伤胃络,出现溃疡、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