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焊机的工作原理
点焊机是一种电阻焊设备。点焊机在工作时,焊接电流通过焊件的接触表面,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接触表面迅速升温。点焊机的原理就是利用电流通过焊件时产生的电阻热,将焊件的接触表面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然后在压力作用下使焊件连接在一起。
二、点焊机的工作流程
预压阶段:在开始焊接之前,点焊机的电极会对工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工件之间紧密接触,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这个接触电阻是焊接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电加热阶段:当焊接电流通过工件时,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电流会在接触点处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个热量足以使接触点处的金属迅速熔化,形成熔核。熔核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焊接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以及接触电阻的大小。
冷却凝固阶段:在焊接电流切断后,熔核会在电极压力的作用下冷却并凝固,从而形成一个牢固的焊点。这个焊点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剪力,从而实现工件的连接。
电极升起阶段:在完成一个焊点的焊接后,电极会升起,为下一个焊点的焊接做准备。
三、点焊机影响因素
焊接电流、电极压力、通电时间及电极工作表面尺寸等点焊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有重大影响。
焊接电流:决定于焊件的大小、厚度及接触表面的情况。金属导电率越高,电极压力越大,焊接时间应越短,此时所需的电流密度也随之增大。
电极压力:对两电极间总电阻有明显影响。随着电极压力的增大,总电阻显著减小,而焊接电流增大的幅度不大,导致产热减少。因此,焊点强度总随着焊接压力增大而减小。解决的办法是在增大焊接压力的同时,增大焊接电流。
通电时间:在保证熔核尺寸和焊点强度的前提下,焊接时间与焊接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补充。为了获得一定强度的焊点,可以采用大电流和短时间,也可采用小电流和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