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电极:根据焊件的形状和尺寸,调整电极的位置和间距,确保电极与焊件表面良好接触,并能施加均匀的压力。同时,检查电极的磨损情况,如有磨损需及时更换或修整。
二、准备辅助工具:如夹具、防护眼镜等,夹具用于固定焊件,防止其在焊接过程中移动,防护眼镜用于保护眼睛免受焊接火花和强光的伤害。
三、电流调节: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和厚度,选择合适的电流调节开关级数。一般来说,材料越厚、导电性越好,需要的焊接电流越大。电流过大可能导致焊件烧穿或电极过度磨损,电流过小则会使焊点强度不足。通电后,确认电源指示灯亮起,表示设备已正常通电。
四、电极压力调整:通过调整弹簧压力螺母的压缩程度,获得适当的电极压力。合适的电极压力有助于保证焊件之间的良好接触,促进电流通过和热量传递,同时防止焊点在冷却过程中产生裂纹或缩孔。压力过大可能使焊件表面产生压痕或变形,压力过小则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影响焊接质量。
五、焊件准备:清除焊件表面的脏物、油污、氧化皮及铁锈等杂质,确保焊接区域的清洁。对于热轧钢等易产生氧化皮的材质,最好先进行酸洗、喷砂或用砂轮清除氧化皮。将焊件置于两电极之间,确保焊件的位置正确且稳定。
六、焊接操作:
1.先接通冷却水,再接通电源,准备焊接。冷却水的作用是冷却电极和变压器等部件,防止过热损坏。
2.踩下脚踏开关,使上电极与焊件接触并加压。继续压下脚踏板时,电源触头开关接通,变压器开始工作,次级回路通电使焊件加热。
3.当焊接一定时间后(根据预设的焊接时间),松开脚踏板,电极上升。此时,弹簧的拉力会先切断电源,然后电极恢复原状,单点焊接过程结束。
七、检查焊接质量:焊接完成后,关闭点焊机电源,待电极冷却后,松开夹具,取出焊件。对焊点进行外观检查,查看焊点的形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表面是否有裂纹、气孔、飞溅等缺陷。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强度测试或金相分析等进一步的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