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开采方法有哪些
1、提捞法
提捞采油是用捞油桶将井下原油捞出地面或用套管抽子将井下原油抽到地面的采油方式。相对其他采油方法来说,提捞法操作较为简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艺,适用于储量丰度低、渗透率低、产量低的含油区块,能提高油田外围低渗透区的开发效益,延长老油田经济开采期。但提捞法的采油效率较低,需要较多的人力投入,单位时间内采出的油量有限。
2、自喷法
自喷法是利用油层自身能量使原油自喷至地面的采油方法。其工作原理是依靠油层压力及溶解气所具有的弹性膨胀能量,将原油从地层中举升至地面。这种方法具有设备简单、管理方便、单井产量高、采油成本低等优点。然而,随着开采的进行,地层能量逐渐降低,自喷采油期相对较短,油井最终需转为其他采油方式,如机械采油。
3、人工举升法
(1)气举法
气举法是一种人为地将高压气体(如天然气、氮气或二氧化碳)注入井底,使原油与气体混合后降低混合液密度,从而将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采油方法。其工作原理基于“U”型管原理,通过注入高压气体降低井筒中的流压梯度,提高油井产量。该方法适应范围大,特别适用于深井、油气比高、出砂严重的井及斜井,且管理调节方便。然而,石油气举法要求有充足的高压气源,地面设备系统复杂且投资大,同时井底回压较高,注入气温度低时还可能引起井筒结蜡,且安全性相对其他采油方式较差。
(2)抽油法
抽油法主要是深井泵采油,可分为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两大类。有杆泵采油是通过地面抽油机上的电动机驱动抽油杆,再由抽油杆带动井下抽油泵的柱塞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将原油抽取到地面。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但缺点是抽油杆的磨损和故障率较高,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且在下泵深度较大时,泵效会受到影响。
无杆泵采油则不借助抽油杆来传递动力,而是采用电动机、高压液体等驱动井下泵进行原油抽取。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减少了抽油杆的磨损和故障,提高了采油效率,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无杆泵采油还适用于一些特殊环境,如深海、高温高压等。然而,无杆泵采油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电力供应,且设备成本较高,一旦发生故障,维修难度较大。
二、油田采收率一般是多少
采收率指的是采出原油数量与油藏原始地质储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油田采收率一般是30%-50%。
石油最常见的储集状态,是储存在岩石的孔隙或裂缝等空间。但至少它还是液体,所以最开始会用打井的方式,由于地层压力大,这个时候,如果从地面钻个洞,到了有油的地层,原油就在压力下自己冒出地面,这种井叫做自喷井。
这种井一般是地层储量很大,孔隙度较高、埋藏较浅的井,多见于中东海湾国家。开采一段时间,地层的压力减小了,石油就不会自己冒出来了。然后工作人员会在油井周围打上另外一些井,往里面注入水,一方面保持了地层的压力,一方面水也能顶着油往前走。
最终水井跟油井流通,水井继续注水,油井继续采油,水就能把一部分黏在石头上的油冲刷下来,这个过程叫做二次采油。二次采油后,工作人员还会注入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这被称为三次采油。
油藏的地质条件和现有的的开发采油工艺水平,决定了一个油藏原油采收率的高低。随着开发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油采收率也将随之增加。就原油开采技术先进的国家来讲,提高原油采收率都将是主要课题。一个大油田,即使其原油采收率提高10%,其原油的增产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甚至相当于一定规模的新油田。
但实践证明,一种新的开采方法的形成需要20年左右,甚至更长,它也提醒人们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各种新方法的探求,以及对现有方法的试验必须及早地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开采石油占用土地该怎么赔偿
国家油田在进行生产建设等活动时,有时会占用农民的土地。对于这种情况,国家规定了相应的赔偿措施。赔偿通常包含三大方面。
1、土地补偿费
它是以该耕地被征收前的三年平均年产值为基础,按照六至十倍的标准来计算。年产值依据当地统计部门审定的最基层单位统计年报和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单价来确定。
2、安置补助费
这是根据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来确定的,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其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而且,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能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如房屋、水井、树木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进行补偿。
开采石油占用土地具体的赔偿标准和数额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依据当地的相关规定以及土地的具体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