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痛风常见药品有哪些
1、急性发作期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用药。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但需注意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易引起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无效或禁忌的患者,但需短期使用以避免长期副作用。
2、缓解期药物
别嘌醇: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型痛风。
非布司他:适用于痛风缓解期和慢性期治疗。
苯溴马隆: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痛风。
3、辅助药物
碳酸氢钠、中成药如痛风舒片、益肾蠲痹丸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痛风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1、抑制尿酸生成
别嘌醇和非布司他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非布司他尤其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型痛风患者,且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性较高。
2、促进尿酸排泄
苯溴马隆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使用苯溴马隆时需大量饮水,以避免尿酸在尿路中形成结晶。
3、抗炎止痛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抗炎、镇痛作用;秋水仙碱通过抑制白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减轻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4、碱化尿液
碳酸氢钠通过碱化尿液,增加尿酸溶解度,促进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形成。
5、中成药
虎贞清风胶囊通过清热利湿、化瘀利浊、滋补肝肾的作用,起到抗炎镇痛、促降尿酸的效果,为痛风患者提供了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案。
痛风药物效果的监测方法
1、症状改善情况
关节疼痛缓解:使用消炎止痛药物后,通常在24小时内疼痛会明显减轻。
关节活动度恢复:治疗后,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应有所改善。
痛风石变化:长期治疗中,痛风石应逐渐缩小或消失。
2、实验室指标监测
血尿酸水平:这是评估痛风治疗效果的核心指标。治疗有效后,血尿酸水平应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通常低于360μmol/L)。
炎症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发作期会升高,治疗后应逐渐恢复正常。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用于监测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
肝功能检查: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用于评估药物是否对肝脏造成损害。
血常规:监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以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骨髓抑制。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尿红细胞等,评估肾脏是否受到痛风或药物的影响。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肾脏大小、血流及是否存在尿酸盐结晶或结石。
CT检查:进一步明确肾脏病变程度及是否存在肾积水或结石。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如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服用,明确诊断,遵医嘱服用,请勿轻信网上建议。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