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区别是什么
1、定义与反应角色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是被氧化的物质。它通过失去电子,使其他物质(氧化剂)被还原。例如,金属钠(Na)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变成Na⁺,自身被氧化,同时使氯气(Cl₂)被还原为Cl⁻。
氧化剂:与还原剂相反,氧化剂是被还原的物质。它通过获得电子,使其他物质(还原剂)被氧化。例如,氧气(O₂)在燃烧反应中获得电子变成O²⁻,自身被还原,同时使碳(C)被氧化为CO₂。
2、电子转移方向
还原剂:主动失去电子(电子供体)。例如,铁(Fe)失去两个电子变为Fe²⁺,表现出还原性。
氧化剂:主动获得电子(电子受体)。例如,氟气(F₂)获得电子变为F⁻,表现出氧化性。
3、化学性质与特征
还原剂:通常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自身不稳定,倾向于失去电子)。常见的还原剂包括活泼金属(如Na、Al)、氢气(H₂)和硫化物(如H₂S)等。
氧化剂:通常具有氧化性,容易被还原(自身稳定,倾向于获得电子)。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氧气(O₂)、卤素(如Cl₂、Br₂)和高锰酸钾(KMnO₄)等。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怎么判断
1、颜色指示剂法
使用淀粉-KI试纸可直观判断氧化剂存在(遇强氧化剂变蓝),而还原剂存在可通过亚甲基蓝褪色实验验证。
2、电化学检测手段
通过标准电极电势测定,E°值高的物质倾向作为氧化剂,反之则表现为还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