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笔和钢笔的区别 您知道钢笔的结构吗
墨水笔和钢笔的区别
墨水笔跟钢笔是一个概念来的,国内品牌一般都叫钢笔,外国品牌则喜欢叫做墨水笔,是跟圆珠笔宝珠笔对应的,因为外国一般笔都是一套,三种笔,不过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金笔和铱金笔有哪些区别
您知道钢笔的构造吗
钢笔通常由笔套、握位总成、笔杆、上水/储墨机制构成。握位总成通常包括笔尖、笔舌。
笔套笔套又常称为笔盖或笔帽,主要的功能在于保护脆弱的笔尖避免外力撞击,防止墨水蒸发、干涸也起到防止水污损衣物及其他物件。钢笔于不用时也须套上笔套,相对于圆珠笔、铅笔等这是使用上很重大的差异。
为了便于携行通常笔套上会附有一笔夹以便固定于口袋,笔夹的设计也常见设计者的巧思,例如部分钢笔的设计笔夹是可以调整松紧度的,为了便于抽拔笔夹尾端有的设有滚轮,更别说派克钢笔的箭形笔夹几乎就是派克钢笔的代名词。
现代很多钢笔为了加强气密性以减少墨水挥发,会在笔套内层用比较有弹性的材料再作一层内盖。另外有很多笔为了避免因钢笔从比盖抽出时类似活塞用所产生的负压造成钢笔漏墨,会在笔套上钻一个小孔以平衡压差。
钢笔套上笔套时,笔套与钢笔通常用下列方式固定。
螺牙锁固;
弹性簧片夹紧;
卡榫-夹爪;
磁性辅助;
笔尖
钢笔的内部构造(LAMY safari)一般汉语口语中所称的笔尖其语义含混不若英语明确,依情况可为钢笔最前端书写时与纸接触的尖端(Tip),或可包含整个笔尖片(Nib),甚或可能是指包含笔舌的整个笔尖总成。
笔尖片上各部位名称及功用如下:
铱点-现代自来水钢笔笔尖,跟纸接触处均焊上一小块球形铂铱合金通常称为铱点(铂俗称白金为最硬最耐磨之元素),焊有铱点的笔在中国称为铱金笔,蘸水笔笔尖则无铱点。铱点可以说是钢笔书写的最关键的部分,铱点打磨的大小,决定笔幅的粗细,从细到粗,各种变化都有,一般最常见的钢笔笔尖尺寸以“B、M、F 和 EF”为主,由粗到细是 B > M > F > EF,部分笔厂尚有比B粗之BB与比EF细之XF尖及UEF尖。以上笔尖尺寸在仅为相对之比较,在业界并无一致的量化规定。故有可能A厂的F尖比B厂的M尖还粗。日本的笔款部分系以汉字太(粗)、中、细标示。通常,日本钢笔的笔尖会比同规格欧美洲钢笔笔尖细。
高价笔在出厂前可能还要对铱点进行研磨调整,以改善其滑顺度。甚至将球形的铱尖研磨成长圆形或其他形状以该变其书写性能,较著名的有写乐的长刀研。
隙缝-连接铱点的是后方的隙缝(Slip),该隙缝系于铱点焊接于笔尖片后以薄锯切割而成,其作用系利用该缝隙之毛细作用提供稳定的供墨。
通气孔-隙缝的末端通常会连接一个圆孔(有部分厂家做成心形),除了便于空气流动平衡压力外,于笔尖细缝末端设置一圆整的孔洞,可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笔尖细缝发生裂缝增张。
笔尖的材质:笔尖需要耐磨故焊有铱点,除此之外整个笔尖片长期与墨水接触需要耐蚀,依CNS规范笔尖的材质有两类。
1.第一种:14k以上的金尖不锈钢尖。
2.第二种:以316、316L、316JI、316JIL材质之不锈钢或镀金尖。
实物上也曾见其他材质,如钯银合金。另部份大陆制早期笔尖也能见到成色在14K以下之金尖。
黄金由于质软,要作为笔尖得掺配其他材料成为K金。按黄金占全中之比例标示,100%黄金标示为24K,75%黄金则标示为18K。另有时标示为C或CT,18K、18C、18CT成色相等。 另,镀金的标示为GP(Gold Plated),应注意不要误认为K金
按配方不同K金颜色由偏红、偏黄乃至白色,白色的K金英称为白K金,而不应称为白金。以免与铂混淆。
依通常的书写习惯,西方人在使用钢笔上多以 M 笔尖为主, 而签名时选用 B 笔尖。中文书写上因为笔划繁杂,一般可采用欧美规格的 M、F 或是更细的 EF 笔尖,另外日本也常用汉字标记规格如太(粗)、中、细或极细。
笔尖的制造工序如下:
1.先以冲床在长条状金属板上打出单一笔尖的外形,笔尖如有通气孔亦在此步骤一并成形。
2.锻压出笔尖的弧度、折角及表面纹饰。
3.以特制的电焊机将铱金粒焊接在笔尖上。
4.以薄锯切割出细缝 5.电镀、抛光等表面处理 6.测试、调校、笔尖研磨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