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作机器人的核心特点
1. 本质安全设计
感知与响应:内置力/力矩传感器、视觉系统、碰撞检测技术,实时感知人类动作并调整自身行为。
安全标准:符合ISO 10218、ISO/TS 15066等国际标准,通过“功率与力限制”机制降低伤害风险。
2. 灵活易用
轻量化与便携:结构紧凑,支持快速部署或与AGV(自动导引车)结合移动。
低门槛编程:支持拖拽示教、图形化界面或语音指令,普通工人无需编程经验即可操作。
3. 高适应性
模块化扩展:可更换末端执行器,适应多任务需求。
柔性生产: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快速响应订单变化,降低传统自动化改造成本。
4. 人机协同增效
互补分工:人类负责决策、灵活操作,机器人承担重复、高精度或负重任务。
交互友好:支持语音、手势等自然交互方式,提升协作流畅度。
二、协作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的区别
1. 安全性与协作方式
协作机器人:通过力控传感器和动态安全算法实现人机共融,无需物理隔离,可直接与人类协作。
工业机器人:需安全围栏或区域隔离,依赖固定编程路径,高速运行时存在安全风险。
2. 灵活性与任务适配
协作机器人:支持拖拽示教、图形化编程,可快速切换小批量任务。
工业机器人:需专业编程,任务变更成本高,适合标准化大规模生产。
3. 负载与精度
协作机器人:负载≤30kg,精度 ±0.03mm(轻量级任务)。
工业机器人:负载可达吨级,精度 ±0.01mm(重型、精密任务)。
4. 典型应用场景
协作机器人:医疗手术、餐饮配送、电子装配。
工业机器人:汽车制造、物流码垛、金属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