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翼:瑞蚨祥的生死劫
老字号瑞蚨祥在改制与否这个岔口,做出了重大抉择。然而作为瑞蚨祥的当今大掌柜,薛世翼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在犹豫中选择,选择中犹豫。
“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腰缠四大恒。”老北京曾流传着向别人谝福的一首歌谣。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瑞蚨祥的当今大掌柜薛世翼。
让薛世翼作为瑞蚨祥人最为骄傲的,不是因为他们是全世界连锁企业的开山鼻祖,也不是在毛泽东语录中那句"瑞蚨祥的名字要保留一万年",更不是他们从1893年建店至今115年来经久不衰的经营创奇,而是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出自瑞蚨祥。"那是瑞蚨祥真的骄傲",薛世翼说此话时,为这个百年老店竖起了大拇指。而巧合的是,薛世翼正出生在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年。
由于父辈就是瑞蚨祥的员工,所以薛世翼打小就跟瑞蚨祥结下了亲密的感情。1981年,薛世翼从陕西一个汽车测试厂调任到瑞蚨祥。工作努力且"根正苗红"的他,在8年后当上了北京瑞蚨祥的经理。薛世翼在瑞蚨祥这一干就是27年,看似平坦的3/4历背后却隐藏着曲折的故事。他带领着瑞蚨祥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企业改制的改革十字路口面前做出了艰难的抉择。
酝酿改革的风暴
在物资短缺的20世纪80年代,薛世翼形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瑞蚨祥"过得很舒服"。"什么东西都是凭票购买,拿着瑞蚨祥的票,只能到瑞蚨祥买。"薛世翼在刚当上经理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从上游的纺织品批发站拿到专供瑞蚨祥的布料,然后运到店里,卖给拿着布票排着长队的百姓。
"瑞蚨祥在计划经济时代生意就比较忙,毕竟是专业店。"薛世翼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末商品稀缺时段的抢购风潮,然而在他刚当上经理后,市场逐渐开始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物资储备逐渐丰富后,以瑞蚨祥为代表的北京工商业者有了很大的压力。在薛世翼看来,这种不适应主要源于在转型期各方并未做好准备。而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的老字号正是因为没有做好转变而逐渐走向了衰落,甚至灭亡。
"痛苦归痛苦,总还是要熬过去。"薛世翼在重压之下积极转型,不断努力推出适应市场的新品。转瞬之间过去了近10年,沉寂中的瑞蚨祥在市场的风雨中面临着一场大风暴。
瑞蚨祥走到十字岔口
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瑞蚨祥的"中华老字号"招牌并不能直接转化成销售利润。作为经理的薛世翼,为了上百号人的生计四处奔走。然而这种奔走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生意的萧条使得所有的瑞蚨祥人有了思想上的变动。原本私下的议论逐渐形成了声势,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这种声音直指瑞蚨祥的背后体制。
瑞蚨祥在1893年建店之时,是纯粹的私人企业。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老字号统编后成为了全资国有企业。而正是这种体制禁锢了瑞蚨祥的发展。事实摆在面前,薛世翼面临着几种选择。
一是延用过去旧有的企业体制。“瑞蚨祥作为中华老字号,受到政府的大力保护和支持。”在薛世翼看来,正是这种支持,这种“溺爱”,使得瑞蚨祥这个已经成年后的“孩子”难以施展拳脚,去冲到市场的汪洋大海中锻炼自己。在那个时代,摆在薛世翼面前的只有四个字--计划指标。每年完成上级制定的销售任务,并没有成为他唯一的目标。“如何带领全体职工走出这个困境,能够让老字号大刀阔斧的往前走,成为了我作出抉择的关键要素。”
有的员工提出了第二种改制方案,将瑞蚨祥完全进行私有化改制。当薛世翼听到这种方案后颇为震惊,但也并不是全无道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包括瑞蚨祥在内的所有老字号原本就都是私人制企业,只不过在后来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收归了国有。"但是这种方案显然过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第三种方案正是以上两种观点的折中:保留部分国有股,剩下的股份由所有员工所有。机会和风险并存的这个方案,一方面使得员工自己做主,摆脱了以前计划经济上级摊派,企业不能自主发展的僵持局面,另一方面保留了国家的股份,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最重要的是,这避免了瑞蚨祥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三种选择,亦如三个岔路口。要不要对瑞蚨祥进行改制,如果改又该怎么改。薛世翼并没有轻易做出抉择,而是不断的跟员工沟通,与上级政府探讨此事,不仅如此,他还走访了其他转型后的老字号,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当时真的不敢轻易下决定啊,商业企业不像工业企业一样,他是一个易碎品,一旦遭受了失败,人气很难在短时内恢复。"薛世翼小心翼翼地不断摸索着出路,是否将实行史上的第二次改制,又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百年老字号何去何从就在一线间。
老字号做出生死抉择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薛世翼都在犹豫中选择,选择中犹豫。
作为老字号的掌门人,薛世翼一直在避免着“吃老本”。他曾经无数次对员工说,“跟不上潮流,没有效益,瑞蚨祥就只能被放进博物馆里。”而在原有体制下,如果想要赶潮流,进行产品沟通调整,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向上级进行层层汇报。影响到薛世翼选择的还有“人”的因素。然而瑞蚨祥大多是老职工,他们都希望自己做主人,自己去决定自己的命运。
权衡再三后,薛世翼在三岔口前作出了重大抉择:选择第三种方案进行瑞蚨祥历史上的第二次改制。他放弃了每年只要完成任务就算称职的轻松环境,他放弃了国家每年拨给瑞蚨祥的“老字号专项资金”,他放弃了任命制下稳定的经理职位,而他拿起的是多年来在旧体制下残留的485万外债,拿起的是瑞蚨祥存亡的生死大旗,拿起的是全体职工的重托。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意外的是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政府。“在瑞蚨祥做出抉择后,我们一次次的向政府提出了申请。”薛世翼非常能够理解政府的苦衷,作为老字号中为数不多的营利企业,上级自然不想放下这个“绩优股”。但如果不改制,职工难以有“话语权”,企业就像一头笨重的大象,对于市场反应的不敏感,使得瑞蚨祥失去了很多机会。这一切都看在员工的眼中,更是时时回荡在薛世翼的脑中。
幸运的是,宣武区政府站在了瑞蚨祥改制的一边。“原来我们完不成任务,国家是会给补贴的。”盈亏自负后的瑞蚨祥成为了一个全体员工持股70%的市场化企业。
改制后,薛世翼首先踩下了企业发展的“油门”。丰富产品种类及样式,注册瑞蚨祥商标,申请中国驰名品牌,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今天。在薛世翼选择了这条道路的7年内,不仅不断刷新着销售额的新纪录,瑞蚨祥人还把之前的485万的外债彻底还清,变成了一个没有包袱的企业。
今天的瑞蚨祥总店,随着北京新八景之一“前门大街”的开街,原来了一个新的篇章。日均三万的客流量,开店一个月被客户踩坏了两块脚垫。由于人多工作繁忙,刚招入店的几个“90后”售货员纷纷“逃跑”,这一切的花絮都让我们欣喜。百年瑞蚨祥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转变的是体制,没有变的是瑞蚨祥原创的“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16字经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