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率先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运营。而Uber中国方面则在当天傍晚披露了Uber创始人TravisKalanick的内部邮件,措辞是merge(融入)。
业界最普遍的观点是,Uber将中国市场交给滴滴,甩掉中国市场的巨额亏损,并且由于合并而拿下滴滴股权,其在中国市场之外的全球市场也将具有更为稳定的话语权。对于合并之后优步中国何去何从,则是广大用户最为关注的。
优步中国何去何从?
除了对外口径略有不同外,双方对于这次交易持股的具体表述也存在差异。按照滴滴方面的表述,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具体来说,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但Uber方面的说法是,Uber中国并入滴滴后,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20%的股份,成为滴滴单一第一大股东。
从出租车到专车,一路厮杀而来的滴滴和快的最终相约在2015年2月14日这天“一笑泯恩仇”,宣布合并。当时滴滴和快的异口同声表示两位CEO将担任联合CEO,原有业务和团队依旧保持不变,但一年之后留下的只有滴滴出行。于是,这一次被滴滴收入囊中的优步中国的前景也变得不甚明朗起来。
按照滴滴给出的承诺,未来优步中国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司机和乘客继续获得稳定服务。滴滴出行将整合双方团队在管理和技术上的经验与专长,在用户资源、线上线下运营和营销推广等层面共享资源、协同发展。同时,滴滴出行亦会倡导内部竞争和相互促进,以更加精细化、多元化的创新服务,满足消费者日趋丰富的出行需求,持续提高司机收入。
其中,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不仅如此,程维和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的联名公开信除了强调优步中国将保持品牌、业务独立运营,还表示将倡导内部竞争,保持活力不断创新。
事实上,类似的故事已经在去年多起互联网细分领域排名第一、第二的两家企业合并事件中得到充分普及。
按照58同城此前发布的公告,合并后的58、赶集保持独立运营,财务上还是独立核算。但最终随着原赶集网创始人的离去,赶集的名字还是被成功淡化。
美团和大众点评两家合并后的新公司一开始也宣布将实施联席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但这两个联席CEO持续了不到一个月就劳燕分飞,张涛“体面出局”,改任董事长。
疯狂烧钱之后的合并
有着滴滴快的、58赶集等一系列合并故事的普及教育,老冤家Uber和滴滴如今宣布合并,大家接受起来也没那么困难,顶多感慨一句,利益要服从更为强大的利益。
事实上,关于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消息早在上周就有媒体报道,当时双方高层均否认,但来自投资方的施压被认为是主导了这次双方谈判的最终走向。
根据此前媒体梳理,滴滴与Uber共同拥有的投资方包括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环球基金、中国人寿(20.800, 0.06, 0.29%)4家,共同投资人对于双方的补贴大战一直持消极态度。
“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合并是双方所有投资人共同的强烈期望。”滴滴、快的宣布合并当天,时任快的CEO的吕传伟曾这样解释双方在一起的原因。
在58和赶集合并后,58同城CEO姚劲波也曾透露当时两边的投资者比两家创始人还更着急推动这个合并。“这种合并,如果不在资本层面上有合理解释是不可能达成的,所以最后我们是理智战胜感情。”
10多天前,彭博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数家机构投资者正在推动Uber与滴滴出行签订一项合作协议。Uber为扩大在华市场份额不惜再投入数十亿美元,投资者有意阻止Uber实施这一计划。
“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滴滴早期投资人朱啸虎称,谈和的筹码越来越高,去年是7亿美元,今年是70亿美元,没有这些筹码连谈和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团队的融资能力极其重要。
这背后,资本寒冬走到2016年也没有影响滴滴、Uber在融资上的高歌猛进。今年6月,Uber宣布获得了来自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的35亿美元,半个月后,滴滴宣布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除了苹果的10亿美元投资之外,中国人寿也“贡献”了6亿美元的投资。其他大型投资者还包括中国多家银行和保险公司,每家公司投资超过1亿美元。
只不过,这些海量的资金大多数被两家用在了高额补贴的价格战上。Kalanick曾公开表示,去年在中国市场亏损超过10亿美元,并准备把在全球其他市场的盈利都补贴到中国市场上。
程维曾表示,滴滴一年花费40亿美元进行“市场培育”。海量的补贴让高度同质化的司机和乘客在两家平台之间左右摇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再多的投入和补贴似乎也无法完全甩开对手。
于是,以合并的方式“抽身”,成了Uber最好的选择。“作为一名企业家,成功需要理性的决策,而非跟随内心。”Kalanick在公开信中称,持续服务中国市场必须考虑盈利的可能性。
在2015年年初滴滴、快的宣布合并后,易到用车公开宣布向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家发改委举报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行为未按要求向有关部门申报、严重违反中国《反垄断法》,请求立案调查并禁止两家公司合并。滴滴快的方面当时回应称:由于两边企业均未达到有关经营者集中的申报门槛,因此不需要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
这一次,大众出行方面却提出质疑,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合并后,占有的网约车市场份额将超过90%,是否已经触及行业垄断及引发未来的不公平竞争,我们将对此予以关注。易到方面则称,滴滴和优步的合并使得中国出行市场将回归商业本质,疯狂补贴“烧钱”的时代将过去,重回用服务和品质赢得市场的时代。
对此,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对《第一财经日报》称,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标准是营业额,不是市场份额。即使两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二分之一,如果营业额之和不到20亿元、每家的营业额不到4亿元,一般也不需要去申报。
而滴滴方面出给的回应是,目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优步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
乘客最关心的事:红包补贴还有没有?
滴滴出行:红包补贴和奖励将继续发放
滴滴、优步合并后,用户是否还能享受到以往的红包福利?不少人猜测,“优惠肯定没有了。大家一家人了,不少钱了。”
早在2015年初,滴滴和快的合并后,也有不少市民曾提出过这个问题。当时,两家给的回复是,“补贴还会有,红包照样抢,还能一起愉快地玩耍。”而在合并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滴滴、快的也确实兑现了这个承诺,会不定时发放5到7元的优惠券。不过,这是基于当时的互联网出行市场状况考虑的,需要大量补贴来扶植市场。
昨天下午,滴滴出行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户出行体验为业务方向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
专家分析:并购后恶性竞争会减少,补贴和红包也会减少
业内分析认为,这一并购对目前网约车的市场价格很难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和变化。
首先,对于拥有8亿城市人口的中国市场来说,移动出行市场才刚刚起步,滴滴的渗透率仅为1%左右,滴滴出行、优步中国及整个移动出行行业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继续深度运营一二线城市既有用户群体的同时,大量三四线城市有待开拓,而补贴是降低使用门槛、吸引用户的方式之一,而且短期内会有直观效果,对双方而言都不会轻言放弃。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维曾多次表示,补贴是一种教育用户的手段,培育用户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未来补贴还会长期存在。对于Uber来说,其在中国的推广也和补贴密不可分。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旭表示,就已经渗透的市场来说,这也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除了滴滴和优步中国两家,尚有易到、神州专车、首汽等多个玩家“虎视眈眈”,各地也都跃跃欲试建立地方的网约车平台。
以易到和神州为例,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们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比如神州的充100送100、易到的充10000返10000等营销活动,都为其拉升了不少订单。也就是说,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各家都有相当的实力,面对如此众多的竞争对手,谁也不敢轻言取消补贴、抬高价格。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分析认为,滴滴和优步在前段时间争夺市场非常激烈,双方并购后恶性竞争会减少,相应地,乘客、司机获得的补贴和红包也会减少。同时,从网约车平台市场发展来看,确实需要继续做大规模,这也是投资人背后推动的结果。
事实上,网约车的市场价格不完全由玩家决定,监管层面也有很大的话语权。前几天国家出台的出租车改革方案,要求网约车应保持高品质、差异化运营,其中“高品质”一词或许对将来各家的定价策略有相当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