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奖项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那么2022诺贝尔奖获奖者都有哪些呢?从1901年诺贝尔奖开始颁发至今,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哪些?哪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最多?诺贝尔奖奖金有多少呢?下面就跟着Maigoo君一起来看看吧!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创立了。并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于成立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诺贝尔奖主要设置的奖项: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传言说诺贝尔有一个比他小13岁的女友,但她后来和一位数学家私奔了,这件事让诺贝尔大受刺激,他从此不谈婚娶,直到生命的尽头仍是个单身汉。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诺贝尔在设立诺贝尔奖时毫不客气把数学排除在外。实际上诺贝尔忽视数学是受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科学观的影响。19世纪下半世纪,化学领域的研究一般不需要高等数学,他本人根本无法预见到数学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因此忽视了设立诺贝尔数学奖。
193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和196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都曾颁发给已去世的人。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与许多电影奖项及文学大奖不同,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候选人的名单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传说,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在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
诺贝尔奖的奖金总是以瑞典的货币瑞典克朗颁发,每年的奖金金额视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收益而定。
金质奖章约重270克,内含黄金,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和词句都不一样。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必须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庄重的晚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意大利小镇圣莫雷(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而来。
国籍 | 人数 | 国籍 | 人数 | 国籍 | 人数 |
美国 | 406人 | 瑞典 | 32人 | 加拿大 | 27人 |
英国 | 137人 | 日本 | 29人 | 荷兰 | 22人 |
德国 | 114人 | 俄罗斯 | 29人 | 奥地利 | 22人 |
法国 | 76人 | 瑞士 | 26人 | 意大利 | 21人 |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成为国内第一个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女性。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57年12月10日,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1926年生于上海,1946年移居美国,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时年31岁。
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1936年生于台湾,1962年移居美国,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及约翰·波兰伊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0岁。
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苏州太仓,美籍华人。1997年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
1939年生于河南平顶山,美籍华人,1998年崔琦、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及劳克林三人因“发现了电子量子流体现象,一种新形态的量子流体,其中有带分数电荷的激发态”而获得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
1940年生于江西,祖籍江苏泰州。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2000年高行健因为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1952年出生于美国,祖籍杭州,美籍华人。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为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1933年出生于上海金山区,英美双国籍。2009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的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
年份 | 物理学奖 | 化学奖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文学奖 | 和平奖 | 经济学奖 |
1901年 | 威廉·康拉德·伦琴 |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 苏利·普吕多姆 | 让·亨利·杜南 弗雷德里克·帕西 | — |
1902年 | 亨得里克·洛仑兹,彼得·塞曼 | 赫尔曼·费歇尔 | 罗纳德·罗斯 | 特奥多尔·蒙森 | 埃利·迪科门 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 | — |
1903年 | 亨利·贝克勒,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 |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 | 比约恩斯彻纳·比昂松 | 威廉·兰德尔·克里默 | — |
1904年 | 约翰·斯特拉特 | 威廉·拉姆齐 | 伊万·巴甫洛夫 |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何塞·埃切加赖 | 国际法研究院 | — |
1905年 | 菲利普·莱纳德 | 阿道夫·冯·拜尔 | 罗伯特·科赫 | 亨利克·显克微支 | 贝尔塔·冯·苏特纳 | — |
1906年 | 约瑟夫·汤姆森 | 亨利·莫瓦桑 | 卡米洛·高尔基,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 焦苏埃·卡尔杜奇 | 西奥多·罗斯福 | — |
1907年 | 阿尔伯特·迈克生 | 爱德华·比希纳 |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 |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 埃内斯托·泰奥多罗·莫内塔, 路易·雷诺 | — |
1908年 |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 欧内斯特·卢瑟福 | 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保罗·埃尔利希 | 倭铿 | 克拉斯·蓬图斯·阿诺尔德松,弗雷德里克·贝耶 | — |
1909年 | 古列尔莫·马可尼,卡尔·布劳恩 |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 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 | 塞尔玛·拉格洛夫 | 奥古斯特·贝尔纳特,保罗·德康斯坦 | — |
1910年 | 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 | 奥托·瓦拉赫 |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 | 保罗·海泽 | 国际和平局 | — |
1911年 | 威廉·维因 | 玛丽·居里 | 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 | 莫里斯·梅特林克 | 托比亚斯·阿赛尔,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 | — |
1912年 | 古斯塔夫·达伦 | 维克多·格林尼亚,保罗·萨巴捷 | 亚历克西·卡雷尔 | 盖哈特·霍普特曼 | 伊莱休·鲁特 | — |
1913年 |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 夏尔·罗贝尔·里歇 |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 亨利·拉方丹 | — |
1914年 | 马克斯·冯·劳厄 | 西奥多·理查兹 | 罗伯特·巴拉尼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
1915年 | 威廉·亨利·布拉格 |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 | 没有颁奖 | 罗曼·罗兰 | 没有颁奖 | — |
1916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维尔纳·冯·海登斯坦 | 没有颁奖 | — |
1917年 | 查尔斯·巴克拉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卡尔·阿道夫·盖勒鲁普,亨利克·蓬托皮丹 | 国际红十字会 | — |
1918年 | 马克斯·普朗克 | 弗里茨·哈伯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
1919年 | 约翰尼斯·斯塔克 | 没有颁奖 | 朱尔·博尔代 | 卡尔·施皮特勒 | 伍德罗·威尔逊 | — |
1920年 | 夏尔·纪尧姆 | 沃尔特·能斯特 | 奥古斯特·克罗 | 克努特·汉姆生 | 莱昂·布儒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