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知名的化妆品大都源自法国和韩国,可是小编在翻阅了一些资料,百度了一番后发现美国化妆品企业也不容小觑。甚至,美国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还占了不少的份额,最大美白品牌、最大洗护品牌、最大百货品牌啥的都来自美国……不信?下面小编带你认识一下那些在中国混得好的美国品牌。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美白、保湿、抗衰一直是中国护肤市场最主流的三大主流需求。据欧睿咨询在2011年发布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护肤品市场中,有71%的产品都有一定的美白诉求。粗略算一下,中国的美白市场至少有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和空间存在。这还是只是2011年的数据,现在早水涨船高了。
那么,在中国市场最大的美白品牌是谁呢?根据尼尔森调研的数据显示,2015年,在全国现代零售渠道中美白/防晒类产品的市场中, Olay玉兰油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比达到20.1%,其次为相宜本草占10%、里美占5.3%。来自美国的玉兰油占据了绝对第一的位置。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玉兰油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了,而它也是当时中国市场上第一个推出美白产品的品牌。美国人不是白种人吗?他们干嘛要做美白?事实上,玉兰油最初来中国的时候也不是做美白的,当时的高管发现了中国市场的美白需求之后,大胆向宝洁美国总部产品开发部提出了开发美白产品的要求,可连美国人自己都不认为有什么必要做美白产品。
高官们费了一番周折,在邀请总部科学家来中国听了中国消费者的声音之后,他们完全被说服了,玉兰油最终成功推出第一款专门针对中国女性消费者的美白产品。
到现在,玉兰油已经在中国市场做了26年的美白了,在中国市场美白产品里排名第一也是理所应当的,毕竟当时的开路人就是它嘛。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要先知道谁家洗发水在全球市场把盘面铺得最大了。答案当然是宝洁。而宝洁集团旗下最大的洗发水品牌正是那个名叫“头和肩膀”的品牌(head and shoulders)—— 海飞丝。
公开数据显示,去屑类洗发水占到洗发水总体市场15%的份额,但有一个专注去屑的洗发水品牌却做到了全球洗发水总品类的第一——根据宝洁集团2014年财报显示,宝洁系洗发水占据全球20%的市场份额,其中海飞丝是全球最大的洗发水品牌。
海飞丝全球最大……到底有多大?根据外媒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市场里海飞丝洗发水每秒能卖出110瓶,全年销量达到2900万瓶。宝洁高层也曾透露过海飞丝在2013年的年销售额为28亿美元(约合178亿人民币),在宝洁2014财年的财报中显示,海飞丝是全球销售额第一的洗发水品牌。
海飞丝在中国市场混得怎么样呢?根据海飞丝国际官网的信息显示,海飞丝是美国市场里最大的去屑品牌。不得不说的是,海飞丝在2013年就占据了中国洗发水市场17.5%的份额,在中国洗护市场排名第一。
当然在中国混得好的并不仅仅是海飞丝一个美国品牌而已,要知道宝洁系洗发水仍旧占据着中国洗护市场近一半的份额。海飞丝的同门沙宣、飘柔、潘婷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不是盖的。
说起百货渠道,这不是像兰蔻这样的欧洲品牌统治的地方吗?可事实上,中国化妆品的市场百货渠道的第一品牌却是来自美国的 雅诗兰黛。
根据2015年中怡康对38座城市的百货渠道的调研显示,2015年护肤彩妆百货渠道市场份额占比数据中,雅诗兰黛以8.8的市场份额占有率拔得头筹,排名第二的兰蔻市场份额为8%。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的排名中雅诗兰黛也排名第一,2013年也是……
雅诗兰黛集团于1993年进驻中国市场,一直专注与百货渠道,做到第一也不算太稀奇,可这个品牌在中国到底挣了多少钱呢?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ziRetail的统计,2015年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35亿元。
在谈及雅诗兰黛的时候,不得不提起的是和它同一年进入中国市场打拼的“师兄弟” 倩碧。当年,旗下的倩碧与雅诗兰黛两个品牌承担起开拓市场的重任,但倩碧明明显有点儿给雅诗兰黛铺路的意思。
当时,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雅诗兰黛集团不可能光靠一个雅诗兰黛打天下。因为在中国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都比雅诗兰黛要小,所以在雅诗兰黛集团试水线上的 天猫渠道时,是以倩碧打前阵的。倩碧在 天猫渠道取得了成功,之后雅诗兰黛品牌才大胆地上线 天猫旗舰店。
要知道,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彩妆品牌就是来自美国纽约的 美宝莲。在被欧莱雅集团收购(1996年)之前,美宝莲已先一步登陆了中国市场,并在1998年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彩妆品牌。同样,直到现在美宝莲还稳稳占据第一的位置。
不过更牛的是,在进入中国第十年(2005年),美宝莲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市场的上第一个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彩妆品牌。据现相关资料显示,美宝莲2014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0亿人元,在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看来还是很难被超越的。同时,美宝莲在时下增长最快的彩妆品类——唇妆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6亿元人民币。
2015年,美宝莲在中国彩妆市场的份额较2014年的19.7%回升0.5%,达到了20.2%,加上市场整体规模的增长,可以说,2015年,美宝莲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为啥人家就能霸着第一名的位置不挪窝呢?作为101年的高龄彩妆品牌,美宝莲从来没有给人落伍感觉,反而一直走在时尚的前沿,连最新的网红经济都玩得出神入化。
要说起正儿八经的美国单品牌店品牌,亲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 科颜氏,这个拥有160多年历史的品牌前身其实是一个专业的药店,先不说别的,单其门店门口立着的“骨头先生”就足够吸引眼球。
2009年,科颜氏进入中国。虽然它是一个不可折不扣的药妆品牌,可它却没有被东家欧莱雅归到活性健康化妆品部,而是进入了高端产品部和兰蔻、植村秀这样的品牌混在一起。
但这样的定位其实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相对与其他高端品牌,科颜氏300-500元、精华液450-600多元的价格,比一些动辄好几千的品牌显得更亲民。
同时,科颜氏在中国市场的还继续沿用慷慨派送试用装的策略,一个高端品牌免费送其产品来,这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容小觑;虽然科颜氏在中国市场采取的是不打广告的策略,可是他在消费者的中的影响力不俗。送试用装这一招也被科颜氏复制到电商平台上,同样获得了成功。这不就是典型的一招鲜嘛。
科颜氏在中国的成绩怎么样呢?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ziRetail的统计,2015年科颜氏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8.5亿元,而它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了92家。8.5亿元的销售额实对于在中国市场年销149亿元的欧莱雅来说,也是相当不小的一笔贡献了。
玫琳凯成立于1963年,历史并不算长。据玫琳凯官网的数据显示,其近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5亿美元;但在美国所有化妆品企业中,玫琳凯也能排到第四的位置。虽然玫琳凯在全球拥有300万名销售业务员,业务遍及35个国家,虽然比起 雅芳来说,要小上很多,但其发展速度十分可观。
玫琳凯在中国发展历史也只有20年左右,但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和雅芳的近况比起来,有如云泥之别。1994年玫琳凯就在中国中海投资2000万元建立其在海外的唯一一家工厂,2005年,玫琳凯再次投资1800万美元将这座工厂升级为亚太生产中心,年产量达到了1.8亿支。1.8亿支是个什么概念,在中国市场最大的化妆品代工企业科诗美丝在上海的第一座工厂年产能也就1.5亿支,新建的二厂年产能也有2亿支。可见玫琳凯在中国的化妆品产出已经不小了。
根据玫琳凯在其50周年庆典上所宣布的数据,2013年玫琳凯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3.5亿人民币,2013年年底,其在中国销售额增长了22%,达到了约77亿人民币的规模。而2014年,玫琳凯对外宣称的中国上次的零售额是100亿元。
虽然直销行业的数据会存在一定泡沫值,但在中国市场,玫琳凯肯定是已经超过了雅芳,而且甩得很远。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已经超过了玫琳凯的美国的市场份额,成为了玫琳凯最大的市场。
说到婴儿护理用品,不得不提的就是美帝的强生婴儿了。强生婴儿是强生公司推出的全球知名婴童护理品牌,产品系列包括沐浴产品、润肤产品、防蚊祛痱、洗发产品、湿巾等,于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
据强生2013年财报显示,其婴童护理板块的年销售额为22.95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42.75亿人民币。这个数据相对强生713亿美元的总体销售额而言并不算大,但这数据可以抵得上3个多上海家化了(上海家化2013年的财报显示当年营收为44.69亿元)。2014年,强生母婴板块稍稍出现了一点下滑,但年销售额也达到了22.35亿美元。
强生婴儿在中国混得怎么样呢?欧睿咨询也曾经做过一次统计,早在2008年,强生公司就占领了中国69%的婴童护理市场份额,销售额大约为27亿元。
2025年最新的化妆品品牌榜发布了,一起来看下本次发布的榜单的品牌数据情况吧。化妆品十大品牌排行榜,此次榜单共收集了化妆品行业超过74个品牌信息及178578个网友的投票做为参考,发布的品牌榜单由CNPP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支持,综合分析了化妆品行业品牌的知名度、员工数量、企业资产规模与经营情况等各项实力数据,发布了本榜单数据,仅供方便用户找到好的品牌参考使用,具体榜单请按最新更新数据为准。
化妆品品牌榜数据包括: 广东省化妆品品牌[74家]、广州市化妆品品牌[58家]、美国化妆品品牌[31家]、化妆品财富世界500强、化妆品上市公司、化妆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化妆品标准起草单位、化妆品高新技术企业、化妆品中华老字号、化妆品瞪羚企业、化妆品科技型中小企业、化妆品大品牌、化妆品中小品牌等多项品牌数据查看,以下为部份大品牌数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