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在地铁站、大学校园门口、公园入口等随处可见。短短时间内,共享单车就“攻陷”了很多城市。它已然渗透我们的日常,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逐渐成为都市生活的一种常态。而站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各种资本也纷纷看好这最后一公里的蛋糕,并蜂拥而上,融资大战可谓精彩卓绝。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共享单车的融资情况,看看一片资本红海的共享单车将是如何盈利的?
公司 | 成立时间 | 投放数量 | 区域 |
ofo | 2014年12月 | 20个城市7万辆 | 目前校园为主 |
摩拜单车 | 2015年1月 | 计划每个城市10万辆 | 一线城市街区 |
小鸣单车 | 2016年7月 | 未知 | 校园街区均有 |
优拜单车 | 2016年7月 | 首批接入8万辆 | 校园街区均有 |
各大共享单车公司的疯狂融资,吹响了技术、装备以及资金赛跑的号角。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余家投资机构加入了这场混战。摩拜、ofo、小鸣、优拜等多家公司共计获得10轮融资,金额高达数十亿元。资本对共享单车投入了无限的热爱,就像当年资本对滴滴的热爱一样。融资方或是看中共享单车项目的利润,有的是看中项目带来的巨量支付入口,而有的则是看中了海量的数据入口。而有了资本的青睐的共享单车,烧钱速度也越来越愉快,通过烧钱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再通过市场份额继续融资,融资后继续烧钱,仿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链条。这场资本游戏里,融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命运,为了甩开对手,从吃螃蟹者变成胜出的王者,在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时,只有通过不断的融资来填补饿着的肚子。
公司 | 单车成本 | 押金对比(元) | 运营模式 |
摩拜单车 | 2000元+ | 299 | 【重资产】紧密掌握佣金,以扩大再生产 |
ofo | 200元+ | 99 | 【分享型】大多数车辆自营,但C端用户可以将自己的车共享给ofo经营,从而获得所有ofo共享单车的使用权 |
小鸣单车 | 500元+ | 299 | 【改造+规模化】自行造车外,对普通自行车进行实心胎和智能锁改造,再规模化投放 |
优拜单车 | 未知 | 暂无 | 【自行研发+借力政府】借力永久自行车,获得20万辆公共自行车资源 |
共享单车盈利问题,目前来讲时机不够成熟。如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表示:“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所以说到创业项目,现在谈盈利还太早了。而当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共享单车的盈利途径有:一部分是单车的租金;一部分是运营收益,在共享单车APP上进行广告代理;一部分是流量收益,与其他平台合作;共享单车目前还处于一个品牌积累的时期,当它的品牌价值越来越大,也会带来溢价收益。
共享单车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发展时日尚短,虽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它却是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试想一个美妙的周末,你沐浴阳光,骑着单车从林荫大道漫过,回忆起校园初恋第一次当老司机载着女朋友的时光;又或者是上班的高峰期,你骑着单车,得意地看着身边堵瘫的车水马龙,哼着小曲,谈笑间就成了每天上班的早到标兵。小到解决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再到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响应国家“低碳出行”的号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共享单车都理所当然的是人民的心声和资本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