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如今迎来了内容创业的风潮,付费社区、音频问答、在线课程等知识付费产品表现抢眼,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也开启了打赏的模式,知识获取的方式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并不代表人们丧失了对精准、权威、专业内容的需求,人们更加愿意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信息付费。
❑ 推动知识付费的三要素
近年来居民消费能力逐渐增长,在竞争愈发激烈、时间成本增高和信息大爆炸的多重背景下,用户对提升自身素质和为优质知识内容付费的意愿增长。相比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
❑ 知识共享玩法升级
❑ 知识付费平台对比
知识付费平台 | 喜马拉雅FM | 得到 | 知乎Live | 分答 |
产品定位 | 音频分享平台 | 付费订阅产品 | 平台内嵌付费问答功能 | 付费语音问答平台 |
用户规模(10月MAU-易观千帆) | 2554.41万 | 215.24万 | 974.98万 | 52.04万 |
付费数量 | 16个付费精品分类丨累计大咖数量850位 | 付费精选、电子书、音频及系列丨15位大咖入驻专栏订阅 | 20个热门分类丨累计600余位优秀答主 | 最受欢迎答主TOP100丨累计回答7万个问题 |
付费机制 | 付费订阅丨eg.《好好说话》-198元/年 | 付费订阅丨eg.《李翔商业内参》-199元/年 | 文字提问,回答者设定金额+付费转载 | 60s付费提问,回答者定价+付费偷听 |
付费规模(畅销案例) | 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10万付费用户,营收超1980万元 | 大咖专栏《罗辑思维》,8万付费用户,营收超1592万元 | 热门答主李开复的关注者达90万,18个公开问题回答,收入超万元 | 红人答主王思聪的收听者超12万,32个公开问题,收入达25万 |
内容生产 | 联合出品+主播入驻 | 团队自制+自媒体入驻 | 平台孵化的名人入驻 | 平台孵化名人入驻+网红推广 |
服务形式 | 在免费基础上,推付费精品专区 | 知识新闻免费,精品付费订阅 | 向他人付费提问,每个语音回答能被所有人收听,收听收入由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 | 向他人付费提问,每个语音回答能被所有人收听,收听收入由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 |
❑ 知识与内容的关系
1)知识是内容的一种,但是有着自身的特殊之处,因为,知识事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纵观历史,从获取上来讲,知识越来越廉价,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自媒体及其他内容创作者提供的不是知识,而是服务。否认知识付费并没有否认内容付费,因为内容创作者提供的不是知识,而是服务。服务和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服务是知识的运用,具有针对性。
3)在内容付费中,打赏是一种非强制的付费形式;在直播中,打赏更是一种主要付费手段。但是打赏本质上也是粉丝经济。
❑ 知识付费的本质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针对性需求增强,他们愿意用付费购买来替代个人搜寻成本,于是,收费的知识互联网产品开始出现。归根到底,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把知识转化为新形态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才是产品的胜利。
比如:罗辑思维的图书电商;在行的一对一一小时付费约谈;分答的60秒语音收费知识问答;混沌研习社的商业知识课程;马东的《好好说话》音频教育节目等。
❑ 为知识付费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吃饭虽是刚需,但是选择吃哪家其实是个性化需求。但选择太多,往往会让用户决策困难,选择浪费的时间过多,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选择,减少时间的浪费。
金钱成本的降低,自然会有更多用户对该产品买单。混沌研习社APP上几千块的视频,仅花几十块钱就可以看完整版。不用到现场,不用订机票酒店出差奔波,这就是在降低人学习的金钱成本。
商业竞争的生存焦虑,让我们每天都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在知识获取越来越简单的时代,认知成为最大的竞争壁垒,不学习就会落后,压力也成为学习最大的动力。
知识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交货币。对于付费知识产品来说,社交货币往往意味着产品有人格的背书,有社群交流的谈资。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是否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成功人士的推荐,也会让你感觉和别人聊天有话聊。
小编的话:我们是否该为知识付费,还得看你自己有什么需求。对于短期功利型知识,比如掌握一门技能,获取某种证书等,这种知识基本上都是干货分享,对于正准备考相关证件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有一些观点犀利,但没有太多短期用处的观点评论及经管类文章,还需用户仔细琢磨,配以相关的知识学习;还有一类付费知识主要用于提升人的内涵,如艺术、哲学类,这类修养型的知识需要用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不然花钱买了也难听懂。
❑ 付费知识真的有用吗
知识付费,本质上还是抓住了广大白领阶级的焦虑和浮躁心态,制造知识恐慌,提供追求知识的自我满足感,积极上进的成就麻痹感以及知识青年的社会认同感,让你觉得掌握了知识,实际上知识恐慌和焦虑并不能通过付费的知识来解决,能力不足、知识不够系统,层次不够深,这些方面的欠缺,才是主要原因。
❑ 如何正确看待知识付费
在接收付费的新知识时,重要的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先去进行预先的学习,带着问题和思考去听别人的课,听完一遍后,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迷惑的地方记录下来,去深度思考这样问题下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有机会可以在社群里和大家一起讨论,而不是一味的听大V说,要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发挥付费知识的作用,构建自己系统化的知识储备,这样能力才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当然,抽时间多看书,读完后进行深度思考,也会让知识储备得到完善。
小编的话:付费的知识是经过大咖们二次加工的碎片化知识,而非知识体系,如果不深究其中的内容,必然会过目就忘,无法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也不会明显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而学习是一个过程,需稳扎稳打的一步步来,因此在使用付费知识的同时,还需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去巩固,让知识成为一个体系,这样付费知识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才能对你的成长有所帮助。
❑ 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只是知识服务业一部分
目前热门的互联网知识产品,还都是面向个人,很少有面向企业的,但这也是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因为和个人相关,往往较易吸引关注,而个人也比企业更容易接受互联网创新产品。而把视角放大到企业层面,就会发现现在的知识产品热潮只是知识服务业的一小部分,企业才是知识产品的最大买主。
❑ 平台和匠人个体共存的时代
不仅要将知识转换成用户可购买的知识产品服务,未来,知识产品化的范畴将进一步扩大;只有产品化程度高、商业价值高的知识产品才有可能实现较大规模的知识变现;知识付费的热点将是个人对企业的服务。
❑ 付费知识产品不是媒体,而是跨界学习、终身学习渠道
对一部分人来说,知识付费是没办法满足解决深层次问题需求的,这类用户的诉求往往比较强烈,比较好的弥补方式是在线上直播授课,这类增加的其实是即时互动。知识收费会往下沉淀,本质还是线下培训和教育,轻量的碎片化的收费知识会成为线下教育转化的一个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