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18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经统计,29个省份的182所高校共撤销了489个学位授权点,其中13个为博士学位点;另有7个省市共增列了67个学位授权点,其中4个为博士授权点。与往年相比,2018年的学位点撤销数量并未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增列规模较往年有所缩减。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此番调整为每年的常规调整。
182所高校共撤销489个学位授权点
此次调整撤销的学位授权点较多,据记者统计,共有29个省份涉及调整,共撤销学位点达489个,其中部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撤销数量最多的为北京市。北京共有19所高校涉及调整撤销,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共撤销学位点60个,其中2个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北大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共党史博士。
此外,陕西省撤销了44个学位授权点,辽宁省撤销了36个,江苏省撤销了34个,湖北省撤销了30个。
上海市撤销学位点数量也较多,共撤销35个学位授权点,其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软件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除上述多个博士学位点被撤销外,河北省燕山大学的软件工程博士、山西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南京工业大学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等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被撤销。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25省份的129所高校撤销340个学位点,2016年,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大幅撤销576个学位点。对比往年数据,今年的学位点撤销数量并未有大幅的增长或下降趋势。
单位名称 | 撤销学位点名称 | 撤销学位点类型 |
北京大学 | 应用化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大学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大学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大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大学 | 美术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大学 |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大学 | 工程硕士(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中国人民大学 | 应用化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交通大学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交通大学 |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交通大学 | 工程硕士(动力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交通大学 | 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交通大学 | 工程硕士(测绘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交通大学 | 工程硕士(安全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交通大学 |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交通大学 | 工程硕士(工业设计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情报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工程硕士(物流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艺术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理工大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理工大学 | 公共管理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理工大学 | 公共管理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科技大学 | 软件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工商大学 | 专门史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服装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邮电大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中国农业大学 |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中国农业大学 | 工程硕士(工业设计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中国农业大学 | 法律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中国农业大学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中国农业大学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中国农业大学 | 英语语言文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林业大学 |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林业大学 | 统计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林业大学 | 软件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林业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北京师范大学 | 政治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师范大学 | 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师范大学 | 工程硕士(软件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师范大学 | 工程硕士(环境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北京师范大学 |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中央民族大学 | 政治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华北电力大学 |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哲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高等教育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中国古代文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工程硕士(物流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工程硕士(物流工程) |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情报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农业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环境科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7省份共增列67个学位授权点
清单显示,共有7个省市学位授权点有所增列,共计增列67个。其中,北京市增列25个,天津市增列5个,河北省增列14个,山西省增列3个,内蒙古增列2个,辽宁增列5个,吉林增列5个,黑龙江增列8个。
增列数量最多的为北京市,共增列25个,其中包含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的法学博士和生物学博士,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兽医博士;其余均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如北京工业大学的会计硕士等。
在所有增列授权点中,有4个为博士授权点。除上述的北京市3个博士授权点外,河北省还增设了1个,为燕山大学的公共管理博士。其他均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与往年相比,2018年学位点增列规模有所缩减。2017年,87所高校共增列了184个学位点;2016年,有178所高校共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而2018年仅有7省份增列共67个学位授权点。
单位名称 | 增列学位点名称 | 增列学位点类型 |
北京工业大学 | 会计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理工大学 | 法学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理工大学 | 生物学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化工大学 | 法律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服装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邮电大学 | 会计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邮电大学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邮电大学 | 法律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印刷学院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印刷学院 | 艺术学理论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建筑大学 | 应用统计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机械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林业大学 | 法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林业大学 | 土木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教育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世界史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工商管理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物资学院 | 会计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舞蹈学院 | 艺术学理论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中央民族大学 | 光学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 金融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 工商管理硕士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兽医博士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高等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较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北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33个学院,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等。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2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91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6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一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8万余项,共获得经费34.39亿余元。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截至2020年1月,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国索邦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57个国家和地区的272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港澳台地区25所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1月,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10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6家,美洲2家,非洲和亚洲各1家。学校自2009年始,每年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包括世界汉学大会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始终不忘“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不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不忘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不忘“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追求,不忘“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五大战略”,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农业大学于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于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于1995年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于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共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9个省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3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67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60人。研究生导师167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77人。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种专业学位类型,20个专业学位领域,7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2747名,全日制研究生9882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857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025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68名。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通专平衡、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学校大力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牵头制定国家农学门类专业认证标准,成为涉农专业建设标准的制定者。农学专业通过国家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植物保护、园艺两个专业通过中俄联合认证;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拥有3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教学名师和4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个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0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学校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此外,拥有1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0个专业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学校拥有生物学、化学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成了23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3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和10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拥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活跃。
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20年,硕士生招生规模突破3000人,博士生招生规模突破100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实现专项制招生和培养,2020年全校共设置10个大类、54个专项,“实践-理论-实践”的三段式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校、院基地共241个。推进专业学位双导师制,聘请兼职导师727人。强化案例教学,20个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科教融合、产教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累计建有混合课程、全英文课程、案例课程、课程思政等特色课程共288门。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位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学校已与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百余个地市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全国27个省建设综合实验站27个、产业研究院2个、教授工作站72个,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通过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实施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学校的专利成果和实用技术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开展面向新型农场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基层农业干部、基层技术人员、职业农民和创业者及跨界投资者等的农业科技培训和服务,达到5.5万人次/年,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科技推广和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开展。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的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被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由北京校区、珠海校区两个校区(含四个校园)组成。北京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人,珠海校区于2019年4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现有本研学生3600余人。学校设3个学部、25个学院、2个系、11个研究院(所),馆藏图书490余万册、电子图书970余万册。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成为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8年成为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7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现有39个学科涵盖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教职工3275人,其中专任教师2219人,92%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8%的专任教师具有海外学历。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士、西班牙、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有学生交流项目的合作。学校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道森学院、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美国塔夫茨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近30所孔子课堂。接收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留学生4100余人次,学历生占留学生的比例约为78.6%。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明确到21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当前,学校正着力构建“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学科发展体系和以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为两翼的一体化办学格局,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0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加快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2017年顺利进入“双一流”A类高校建设行列。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建设成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问题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现有教职工总数为1843人,其中专任教师112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4%。另外,学校每年都聘有130多名外籍专家任教。学校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包括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30所世界一流大学,每年都有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
学校现有1个学部、23个学院,有覆盖11个学科门类的66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7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近40个省部级设立或委托建设的科研平台,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学校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港澳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694人。其中本科生1133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5362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85人(本校)。本科生(含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48.4%。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70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8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学校现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4亿元。新校区位于北京丰台区青龙湖畔,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计划2020年9月第一批学生正式入驻。学校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490万余册,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图书文献资料藏量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出版社是全国民族学科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基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和《民族教育研究》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全国核心期刊。民族博物馆藏有5万余件珍贵的民族文物,已经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基地。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和开放办校五大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
中国有哪些大学呢? 全国大学排行又是怎么样呢?全国重点大学有哪些?985、211大学名单排...
USNews发布2019世界大学排行榜,这也是USNews第五次发布全球大学排名。来自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