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但凡具有稀缺属性的商品,都能炒作一番。这不,盲盒就火了。
那么,究竟谁在炒作盲盒,盲盒是怎么被炒火的呢?
盲盒虽新鲜,却是“冷饭热炒”。
所谓盲盒,就是指盒子上没有任何标志或样式,打开后才能知道里面的物品是什么。现有市场上的盲盒一般内含小型玩偶手办。
而早在明治时期,日本商家就开始玩这种小套路。他们将多件商品装进袋子中,搭配出售,称为“福袋”,消费者需要购买后才能知晓袋子中的商品。由于袋子里的商品极其实惠,因此大受日本消费者欢迎。
这让中国商家发现了新大陆,90年代末,小浣熊就凭借一套水浒英雄卡,让不起眼的干脆面风靡全国校园。甚至有学生拆开包装后,扔掉方便面,只为了英雄卡。
但中国人的联想能力远比日本人丰富。
早几年,有人在地摊上摆出一堆快递盒,声称是“快递丢失件”,消费者只需花10-20元即可买走。盒子里的东西未知,有可能是手机、平板,也可能是耳机、小玩具。实际上,这只是一场“江湖骗局”,快递件内的东西一文不值。
时间再拉近点,还有在各大商场出现的“幸运盒子”,套路与快递丢失件如出一辙,此前曾被曝光过盒子内的商品为三无产品。
和快递丢失件、幸运盒子不同,盲盒不是骗局,但的确存在炒作嫌疑。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盲盒的目标消费人群是手办收藏者。之所以火,就因为它是“巧克力”。享受包装拆开那一刻的惊喜或失望,并引起他们的购买欲——虽知道里面是手办,但仍期待着能买到自己心仪的款式、颜色和主题。
盲盒的定价也相当巧妙。市场上一个盲盒的价格是50元不等,乍一看很贵,但转念一想,一个普通手办就要120元以上,以低一倍的价格购买盲盒,还是赚了。
上文提到,盲盒内的商品多数是手办玩具,消费者以年轻人居多。一组由盲盒制造商提供的用户数据显示:购买盲盒的用户中,18~24岁的占32%,25~29岁的占26%,30~34岁的占20%。
毫无疑问,Z世代已经成为盲盒玩家的主力军。
这个玩家群体多数心智尚未或刚成熟,消费冲动,为了更大程度刺激他们的赌徒心理,盲盒生产商还会在系列中增加一个隐藏款,属于稀缺品。
隐藏款的出现,勾出了玩家们的收集癖,就和收集英雄卡一样。很多手办玩家为了得到隐藏款,甚至不惜买上百个盲盒,即使没能得到隐藏款,因为赌徒心理的魔爪的存在,他们依旧会往下一个盲盒里“砸钱”。
盲盒盛行的背后,还离不开二次元文化的推动。
盲盒中的手办玩具多与二次元动漫紧密联系,因此生产商会联手动漫厂商,为时下大火的IP量身订造盲盒,通常两到三个月就会推出一个系列盲盒。也有动漫厂商会独立生产。
在炒作之风尚未刮起时,市场上的盲盒多为数十元,低消费门槛使得更多年轻的二次元玩家涌入,也为炒作者制造了机会。
随着非盲盒玩家的入局炒作,市场上的隐藏款盲盒已被炒至数千元的高价。
盲盒,已经变成了潘多拉魔盒。
没有人知道这个魔盒什么时候会被关上,也没有人会关心,因为眼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炒作者、商家,都是既得利益者:
消费者收获了满足精神需求的手办,炒作者和商家收获了装满钱币的口袋。
一条船上的人都在狂欢,只有我们这些看客在口诛笔伐。
因为魔盒里已经有了泡沫。
市场经济向来对投机倒把者颇为厌恶。一款造价不足数十元的盲盒,被炒至数千元的高价,破坏市场良性发展的规律,所造成的泡沫将会使盲盒价格暴涨或暴跌。
2009年,比特币诞生,关注到它的人很少,1万个比特币只能换2块披萨;2019年,比特币被炒火多年,1个比特币能换2000多块披萨。但是,后踏入币圈的人,注定都是被收割的韭菜,无法承受住暴跌。
盲盒在这番炒作下,必然也会陷入“比特币怪圈”,注定会有一波韭菜被割。
更有甚者,会借机生产“盲盒垃圾”,以盗版冒充正品,扰乱市场秩序,其获利之丰厚恐怕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