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辽宁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的民俗风情主要由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的传统习俗构成。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辽宁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中秋节、民间社火、元宵节、庙会、朝鲜族花甲礼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辽宁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Ⅹ-5 中秋节(朝鲜族秋夕节)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辽宁省铁岭市 铁岭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
Ⅹ-54 民间社火(本溪社火)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 本溪满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54 民间社火(义县社火)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辽宁省义县 义县文化馆(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54 民间社火(朝阳社火)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辽宁省朝阳县 朝阳县文化旅游和教育事业服务中心
Ⅹ-71 元宵节(辽西朱碌科黄河阵)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辽宁省朝阳市
Ⅹ-84 庙会(天成观庙会)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辽宁省朝阳市
Ⅹ-85 民间信俗(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辽宁省沈阳市 沈阳市沈北新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沈阳市沈北新区老干部服务中心)
Ⅹ-89 朝鲜族花甲礼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辽宁省丹东市 丹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声明:以上辽宁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辽宁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介绍
庙会又称“庙市”,是在寺庙及其附近定期举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一些大型庙会在唐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仍传承不绝,影响广泛。各种庙会都有自己规定的会期,大多为某个传统农历节日或宗教及民间信仰纪念日。庙会具有集中性、群体性、固定性的特征,庙会期间,各种民俗活动、技贸活动得以当众充分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迎神赛会也是庙会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信众普遍的传统庙会都是从大陆传入的,与母体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在海外华人居住区,许多从祖国带去的庙会都香火旺盛,以特...殊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展开全部】 【 详细>>】
信俗又称“俗信”,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民众会对某种民俗现象产生心理和行为认同。传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灵是信俗产生的一个重要源头,祈福避害则是传统信俗传承不断的内在原因,各种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集合构成了民间信俗的文化空间。 【 详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我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描述的就是长安元宵节的盛况;明代元宵节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会连续赏灯10天;清代元宵节是全民共欢的一个民俗节日,赏灯活动中还会燃放烟花爆竹助兴。 【 详细>>】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民俗娱乐活动,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辽宁等省都广为流传。2006年5月20日,民间社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身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崇尚火观念。 【 详细>>】
朝鲜族花甲礼系朝鲜族寿礼的重要礼仪之一。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把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礼节。朝鲜族同胞每逢60大寿都举办寿礼,叫做“回甲宴”或“花甲宴”。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按古代干支纪年,60年作为一个循环单元,因此,将60周岁称作周甲或还甲。朝鲜族把60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因此花甲礼也就特别隆重,是朝鲜族人民生活中重大的人生礼俗。2011年5月23日,辽宁省丹东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申报的朝鲜族花甲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0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_技艺_文学_美术_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医药_体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0个类别155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本文就从不同类别给大家汇总这些文化遗产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人经纪 ★★★★
1.5w+ 85
中国十大端午节习俗非遗项目 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民俗有哪些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有吃粽子、祭祀屈原、赛龙舟、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习俗。那么,哪里的端午节习俗最有特色?端午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端午节习俗非遗项目,包括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嘉兴端午习俗、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五大连池药泉会、西塞神舟会、罗店划龙船习俗、安海嗦啰嗹习俗、五常龙舟胜会,这些作为中国端午节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灯会非遗项目 中国灯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灯会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群众性节庆活动,它流行于全国各地,也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那么,中国著名的灯会有哪些?花灯会哪里最好看?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灯会非遗项目,包括自贡灯会、秦淮灯会、上海豫园灯会、胜芳灯会、石城灯会、成都灯会、九曲黄河灯会、潜江灯会等国内有名的灯会,一起来看看中国灯会非遗项目名录。
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非遗项目 二十四节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等24个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么,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三门祭冬、安仁赶分社、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石阡说春、送大暑船、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_木鱼歌_寮步香市_传统香制作技艺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非遗展馆。馆内展出了8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项目,包括千角灯、龙舟制作、麒麟舞、木鱼歌、赛龙舟、麒麟制作、莞香制作技艺、寮步香市等,本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木鱼歌、寮步香市、传统香制作技艺,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