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傣族泼水节、火把节、傈僳族刀杆节、石宝山歌会、大理三月街、三多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省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Ⅹ-8 傣族泼水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
Ⅹ-8 傣族泼水节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州文化馆
Ⅹ-10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馆
Ⅹ-11 景颇族目瑙纵歌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陇川县 陇川县文化馆
Ⅹ-23 独龙族卡雀哇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24 怒族仙女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27 傈僳族刀杆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泸水县 泸水市文化馆
Ⅹ-41 白族绕三灵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65 苗族服饰(昌宁苗族服饰)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保山市 昌宁县文化馆
Ⅹ-78 德昂族浇花节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州文化馆
Ⅹ-85 民间信俗(梅里神山祭祀)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云南省德钦县 德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85 民间信俗(女子太阳山祭祀)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云南省西畴县 西畴县民族文化群众艺术馆
Ⅹ-87 抬阁(通海高台)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云南省通海县 通海县文化馆
Ⅹ-105 石宝山歌会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Ⅹ-106 大理三月街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大理市 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
Ⅹ-107 茶俗(白族三道茶)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云南省大理市 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
Ⅹ-133 祭寨神林 民俗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元阳县 元阳县文化馆
Ⅹ-146 苗族花山节 民俗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 屏边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156 彝族服饰 民俗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馆
Ⅹ-164 矻扎扎节 民俗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
Ⅹ-165 特懋克节 民俗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Ⅹ-166 三多节 民俗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Ⅹ-167 普米族拈达则封山仪式 民俗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
Ⅹ-168 阔时节 民俗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
Ⅹ-183 傣族服饰(花腰傣服饰) 民俗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声明:以上云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云南省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介绍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2008年“茶艺”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第二批,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抬阁熔绘画、戏曲、彩扎、纸塑等艺术于一炉,造型优美,画面壮观,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民间盛行不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抬阁活动渐趋式微,农村中出现了抬阁制作技艺后继无人的状况,相关的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 详细>>】
苗族花山节5月1日前后举行,是川南、兴文、河口、文山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2014年,苗族花山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民俗。 【 详细>>】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 详细>>】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新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泼水节,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西双版纳泼水节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2006年0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信俗又称“俗信”,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民众会对某种民俗现象产生心理和行为认同。传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灵是信俗产生的一个重要源头,祈福避害则是传统信俗传承不断的内在原因,各种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集合构成了民间信俗的文化空间。 【 详细>>】
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 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纳西族三多节三多节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纳西语叫“三多颂”,源于白沙玉龙村北岳庙会,是纳西族法定民族节日、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的盛大节日。每年的二月初八日,远近的纳西人云集玉龙山麓的三多庙,用全羊作牺牲举行称为"三多颂"的隆重祭拜仪式。人山人海,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届时各家各户也要在家中烹制食品,烧香祭拜。 【 详细>>】
“月街”,即大理三月街,又名“观音市,也叫大理三月会,今天又叫三月街民族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三月街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盛会,它既是云南西部最为古老而繁荣的贸易集市,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间文艺体育大交流的盛大节日。1991年起,三月街被确定为大理州各族人民的法定节日,文体经贸“同台唱戏”,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举行,会期七天至十天。2008年6月7日,大理三月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相关推荐
【广州民俗文化】广州传统文化习俗大全 岭南文化特色 广州节庆介绍
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传统民俗,包括岁时节庆、生活习惯、社会习俗、情感信仰和民间文艺等方面。名扬海内外的广州民间工艺和民间传统艺术集中体现了广州人的审美情趣,是千百年来岭南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广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广东音乐、粤剧与岭南画派被誉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下面本文的maigoo编辑整理了广州传统文化知识大全,告诉大家广州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广州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又有哪些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广州文化 广州市 ★★★
7w+ 243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_木鱼歌_寮步香市_传统香制作技艺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非遗展馆。馆内展出了8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项目,包括千角灯、龙舟制作、麒麟舞、木鱼歌、赛龙舟、麒麟制作、莞香制作技艺、寮步香市等,本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木鱼歌、寮步香市、传统香制作技艺,快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婚俗非遗项目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婚俗排行榜
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那么我国婚俗非遗项目有哪些?当然得有具有古朴而丰富的内容的孝义贾家庄婚俗。此外,还有斗门水上婚嫁习俗、蒙古族婚俗、塔吉克族婚俗、朝鲜族回婚礼、达斡尔族传统婚俗等。以上这些婚俗都入围了MAIGOO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婚俗项目排行榜。了解完整榜单,请看下面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著名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那么,中国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就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春节、灯会、庙会、端午节、黄帝祭典、抬阁、农历二十四节气、茶艺·茶俗、三月三、婚俗,其中,端午节、农历二十四节气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汉族传统婚俗、抬阁、庙会、灯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俗 ★★★
9097 2
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非遗项目 二十四节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等24个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么,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三门祭冬、安仁赶分社、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石阡说春、送大暑船、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