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汇总 中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药复方制剂有哪些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聚焦能手 上传提供 ★★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产生活经验和中国历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而经典名方是中医药理论指导实践历经几千年锤炼得到的产物,是中医药宝库的明珠。那么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由谁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共有多少首方剂?据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制定并发布了首批100个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其中包括桃核承气汤、清心莲子饮、清宁散等药方,下面一起来看国家经典名方目录详情。

什么是古代经典名方
美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古代经典名方是指“至今仍广泛运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

为保护和支持经典名方的研究及创新开发,国家层面已出台了多项关于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创新开发的相关政策,对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医十大千古名方>>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编号 方名 原文出处 原文处方 原文制法及用法 剂型
1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汤剂
2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属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3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4 麻黄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宜麻黄汤。③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汤剂
5 吴茱萸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
6 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汤剂
7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8 真武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
9 猪苓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
10 小承气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③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大便必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汤剂
11 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属甘草泻心汤。”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12 黄连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服夜二服。 汤剂
13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②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14 附子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15 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两(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
16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
17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汤剂
18 瓜蒌薤白半夏汤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瓜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19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①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汤剂
20 泽泻汤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汤剂
加载更多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
编号 方名 原文出处 原文处方 原文制法及用法 剂型
1 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治脾热弄舌。” 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去芦,切焙)。 右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煮散
2 白术散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苦竭,烦渴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 人参二钱五分,白茯苓五钱,白术五钱(炒),藿香叶五钱,木香二钱,甘草一钱,葛根五钱。 右㕮咀,每服三钱,水煎。 煮散
3 异功散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温中和气。治吐泻,不思乳食。凡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助其气。” 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陈皮(剉)、甘草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两个,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量多少与之。 煮散
4 消乳丸 《婴童百问》(明•鲁伯嗣)“治温中快膈止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乃伤食不化故也。” 香附一两(炒),甘草(炙)、陈皮各半两,缩砂仁、神曲(炒)、麦芽(炒)各一两。 右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岁以上绿豆大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丸剂
5 苏葶丸 《医宗金鉴》(清•吴谦)“小儿……若停饮喘急不得卧者,又当泻饮降逆,苏葶丸主之。” 南苏子(炒)、苦葶苈子(微炒)各等分。 右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姜汤下。 丸剂
6 人参五味子汤 《幼幼集成》(清•陈复正)“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 官拣参一钱,漂白术五钱,白云苓一钱,北五味五分,杭麦冬一钱,炙甘草八分。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温服。 汤剂
7 清宁散 《幼幼集成》(清•陈复正)“治心肺有热而令咳嗽,宜从小便利出。” 桑白皮(蜜炒),甜葶苈(微炒),赤茯苓(酒炒),车前子(炒),炙甘草减半。 右为细末,每服五分,生姜、大枣煎汤调服。 散剂
  • *名单整理截至2022年12月

推荐阅读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提交资讯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2023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发布 2023年中国医药企业100强完整名单
药智网发布了“2023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榜单从药品受理批准情况、研发投入情况、临床试验、专利、历史排名等指标进行综合排序,其中江苏恒瑞医药、上海复星医药集团、正大天晴药业集团位列榜单第二三位,下面快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榜单详情吧!
慢性咽炎中成药有哪些 慢性咽喉炎吃什么中成药好
慢性咽炎是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而引起的,目前对于慢性咽炎治疗上并没有特效药,不容易完全的根治,容易反复的发作。不过,慢性咽炎的治疗并非束手无策,可以利用副作用比较小的中成药来治疗,那么慢性咽炎中成药有哪些?慢性咽喉炎吃什么中成药好?下面来了解下吧。
哪里可以买到中成药 选购中成药要注意什么
中成药是一种商品化的中药制剂,携带、服用都很方便,一般购买中成药可以在医院、药店或网上药店买到,购买时要注意,切勿盲目购药,认准药品批号,注意批准文号,重视外观性状的感观检查。选购中成药时还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包括随意选药、把补益类中成药当营养品、剂量随意用、剂型选择不合理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哪里可以买到中成药以及选购中成药要注意什么吧。
孕妇可以喝板蓝根吗 板蓝根哺乳期能喝吗
孕妇和哺乳期都是需要十分注意的时期,但是在这两个时期女性也十分容易出现感冒。一般人出现感冒后都会选择吃药或者抗过去,但是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会担心使用药物对宝宝产生危害。那么孕妇可以喝板蓝根吗?板蓝根哺乳期能喝吗?实际上,板蓝根的副作用较小,适量使用并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但是毕竟是药三分毒,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提高自身抵抗力来对抗感冒。
药品 板蓝根
2481 126
中成药和西药哪个好 中成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
当生病去医院时,医生都会给我们开许多药,而这些药既有中成药也有西药。中成药和西药对比起来,各有各的好处,中成药对慢性病是有很好的起效作用,而西药对于急性的疾病比中成药快的多,如何选择主要看医生的要求。除非医生有要求,不然中成药和西药一般是不建议一起服用的,建议至少间隔半小时以上。中成药和西药哪个好?中成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成药 西药
83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