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曲艺国家级非遗名单公布 山西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大全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山西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传更是数不数胜。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用灵巧的手工艺品,比如剪纸等,通过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绝妙的艺术作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曲艺非遗项目就有潞安大鼓、襄垣鼓书、三弦书、莲花落、翼城琴书、弹唱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国家级非遗之曲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Ⅴ-9 潞安大鼓 曲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长治市 长治县文化服务中心
Ⅴ-62 襄垣鼓书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襄垣县 襄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Ⅴ-64 三弦书(沁州三弦书)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沁县 沁县文化馆
Ⅴ-97 莲花落 曲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太原市 太原市歌舞杂技团
Ⅴ-98 长子鼓书 曲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长子县 长子县文化馆
Ⅴ-99 翼城琴书 曲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翼城县 翼城县人民文化馆
Ⅴ-100 曲沃琴书 曲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曲沃县 曲沃县人民文化馆
Ⅴ-101 泽州四弦书 曲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县文化馆
Ⅴ-117 弹唱 曲艺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吕梁市离石区弹唱保护协会
Ⅴ-129 屯留道情 曲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
Ⅴ-130 陵川钢板书 曲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声明:以上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山西国家级非遗之曲艺项目介绍
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传统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竹龙又替水龙船,斗巧争奇色色鲜,笑煞城东王老爷,听人齐唱落离莲。”傅正生翻开清代同治版《新淦县志》,朗读这首诗后告诉记者,诗里的“落离莲”即“莲花落”。县志还记载了新干“莲花落”可上溯至宋朝,形于明盛于清。傅正生说,其实“莲花落”自古就在全国流传,北方的“二人传”就是从“莲花落”演变过来的。 【 详细>>】
潞安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省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潞安大鼓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不容乐观,仍存在经费紧张,演员流失严重等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弹唱是一宗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弹唱,就是用乐器伴奏,自弹自唱。一般以吉他、钢琴等为主。在中国也有以民间乐器三弦、琵琶等。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翼城琴书因说唱时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故名 “琴书”。翼城琴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曲艺。相传起源于元代末年,流行于以山西翼城为中心的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地区。唱腔分为以小钹击节的“钹儿腔”和以八角鼓击节的“鼓儿腔”两类。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翼城县申报的“翼城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屯留道情又名“莲花落”,俗名“打莲花板”,起源于屯留县的上莲,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屯留道情在明朝末年初具雏形,以后逐渐兴盛,到清初满汉文化交融时期最后定型,曾流行于长治、长子、潞城、壶关等地,抗日战争开始后,走向衰落。2021年5月24日,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申报的屯留道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襄垣鼓书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山西襄垣,流行于上党地区。又称鼓儿词、襄垣调。相传清代乾隆初年襄垣的盲艺人成立了“三皇会”,借以传授鼓书和算卦,使鼓儿词代代相传,并在曲调上不断有所丰富和改革。早期的演出是以矮木架支书鼓,演唱者操挎板、鼓箭击节,另一人操老胡或二胡伴奏。唱腔只有慢板、快板两种。2008年6月7日,山西省襄垣县申报的“襄垣鼓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755 Ⅴ-62。 【 详细>>】
三弦书又称铰子书、腿板书,是形成于河南南阳的一种较为古老的传统说唱艺术,已有250多年历史,因用三弦、铰子(小铜钹)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为本地四大曲种之一。初为一人一台戏,怀抱三弦,腿束节子(脚板)自弹自唱。其后,随着观众审美要求的提高和自然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演唱者手击铰子或八角鼓既唱又表,另有三弦和坠胡专门伴奏并在演唱中帮腔、插话而成为二三人一台戏,使这一说唱艺术得以更快的发展,更广泛的流传,南阳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的“曲艺之乡”,南阳曲艺闻名全国。南阳曲艺的主要曲种有大调曲子、三弦书等。三...弦书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2008年6月7日,三弦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长子鼓书是山西省的传统说唱艺术。长子县素称“曲艺之乡”,不仅曲种繁多,而且源远流长。曲种有长子鼓书、长子道情、长子钢板书、长子莲花落、长子扇鼓、长子鼓儿词等。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长子县申报的“长子鼓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子鼓书到目前,演出队约70多个,从业人员约1500多人。1984年曾于《山西日报》头版,登载“盛赞长子鼓书演出队”的通讯文章。 【 详细>>】
陵川钢板书是山西省陵川县的地方说唱艺术。因说书者手持钢板演唱而得名。2021年5月24日,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申报的陵川钢板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泽州四弦书,是流行在清山西泽州府,即今山西晋城市的一种表演形式,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形成年代无文献资料可考。已知最早擅演泽州四弦书的艺人,是清光绪年间泽州府犁川镇的盲艺人程天和(约1872-1932)。据此推知,泽州四弦书至迟在清代光绪年间之前即已形成,距今已有150年以上的历史。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晋城市申报的“泽州四弦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相关推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项目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名单,包括蹴鞠、赛龙舟、十八般武艺、马戏、幻术、太极拳、围棋、咏春拳、口技、八卦掌等。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俗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民俗名单,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壮族歌圩、秦淮灯会、回族服饰、蚕桑习俗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游艺杂技
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常见的有隐约、戏剧、曲艺、舞蹈和游艺杂技等,这些文化底蕴与深度在传承与发展中,可以通过美妙的舞姿、动听的声音与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的表演等形式将这些优秀文化传达和讲述给后人。今天MAIGOO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一次常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山西省非遗传承人名录 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有294人确定为山西省第五批非遗传承人。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具体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技艺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传统技艺,有很多民间传统技艺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技艺名单,包括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蜀锦织造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