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录查询 新疆非遗传统技艺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交通中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古城址、古墓葬等大量古代遗存,记述了这片土地经济、文化、民俗的演化变迁,也证明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土碱烧制技艺、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名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Ⅷ-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 英吉沙县文化馆
Ⅷ-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 喀什市文化馆
Ⅷ-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新疆大漠土艺馆
Ⅷ-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Ⅷ-23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新疆大漠土艺馆
Ⅷ-23 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 且末县文化馆
Ⅷ-23 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文化馆
Ⅷ-23 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 英吉沙县文化馆
Ⅷ-44 弓箭制作技艺(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
Ⅷ-70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新疆大漠土艺馆
Ⅷ-100 传统棉纺织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 伽师县文化馆
Ⅷ-100 传统棉纺织技艺(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 拜城县文化馆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 柯坪县文化馆
Ⅷ-109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 洛浦县文化馆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 洛浦县时代地毯厂
Ⅷ-114 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 沙雅县文化馆
Ⅷ-122 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 英吉沙县文化馆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 疏附县文化馆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 新和县文化馆
Ⅷ-143 土碱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Ⅷ-160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
Ⅷ-160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馕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Ⅷ-183 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文化馆
Ⅷ-184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 塔城市文化馆
Ⅷ-212 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和田地区文化馆
Ⅷ-222 铜器制作技艺(喀什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
Ⅷ-236 坎儿井开凿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吐鲁番市高昌区文化馆

声明:以上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新疆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介绍
桑皮纸制作是一门古老的手工技艺,具有较高的工艺和历史文化价值,经世代相传,缜密改良,精心保护,至今仍在不断传承完善。现今主要用做书画名家高档用纸、博物馆文物典籍修复用纸和中国传统建筑内檐棚壁糊饰工艺内墙纸、匾额、对联、隔扇装裱修复及大型书画装裱修复等用途。2006年,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70。2008年,桑皮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70。 【 详细>>】
山西传统面食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以龙须拉面和刀削面最具代表性。山西面食历来在全国备受赞誉,有“中国面食在山西”之说。普通的面团在山西人手中可以做出近百种花样,显示出浓厚的地方特色。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 【 详细>>】
弓箭的起源很早,这与先民的狩猎活动有关。早期的弓箭很难留存,由于弓体、箭干是以竹、木制成,极易腐烂,所以在新石器时代和夏代遗址的发掘中,还一直没有获得过完整的标本。而石镞、骨镞和青铜镞则易留存,考古中也多有发现。从镞的形制和材料上可以看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夏商到春秋,弓箭一直在不断改进。2006年05月20日,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中国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后,中国纺织业即由麻纺转为棉纺。到元代,在黄道婆纺织技术改革的影响下,河北魏县、肥乡县等地的纺织业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用土布裁制的衣被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2008年6月7日,传统棉纺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毛纺织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粘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目前毡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四川、甘肃、青海、内蒙、宁夏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根据用途可分为多个品种,其中包括炕毡、坐垫毡、祈祷毡、内围毡(围于蒙古包等内壁)、外围毡(围于外壁)、彩色毡(以彩色羊毛擀制而成)、绣活(饰以刺绣)、剪刻毡(按毡上彩色图案轮廓剪成立体状)、火炉毡(置于火炉旁)等。毡还可用于缝制挎包、褡裢、杂物袋等,是西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展开全部】 【 详细>>】
维吾尔族土陶技艺所在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的喀什地区和东部的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使用的土陶制品,大到陶缸,小至碗、碟、纺线托,在生活中曾十分普及,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后被新型生活物品和大量的机制用品所取代。后来生活中很少使用陶器,只在喀什市和吐鲁番地区尚存少数制作旅游纪念品的土陶作坊。2006年5月20日,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已知传承有五、六代人,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新疆气候干燥,土质盐碱含量大,一种野生植物碱蒿子耐碱、耐旱,生命力极强,在碱湖周围和在盐碱斑上多星散或群集生长,可形成纯群落,也是其他盐生植物群落的伴生种。当地百姓发现碱蒿子除当柴烧、沤肥外,还可烧制土碱。而土碱既可洗衣服、洗手、去油污外,还可与面手工捏制成灰面,人吃了灰面易消化。土碱是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食用碱所不能替代的。2008年6月7日,土碱烧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新疆维吾尔族的织造、印染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花毡和印染花布最为著名。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居室内目光所及之处都要精心装饰,羊毛毡就是进行居室装饰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主要用于铺炕、铺地、拜垫和壁挂等,后来虽已不多见,但少数睡土炕的人家也还在使用。2006年5月20日,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金属,中国古铜器的冶铸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古铜器包括酒器、食器、水器、陪嫁、观赏和日常生活用器等。铜器制作技艺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黄铜冶炼技术的文明,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和黄铜环就是冶炼而成,距今6700年。中国的青铜冶炼掌握的也较早,中国最早的冶炼青铜器为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距今也有5000年。 【 详细>>】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乐器造型简练优美,结构合理,做工精巧,音色纯净,为历代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古往今来,凡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神赛会,或宫廷、官府举行重大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活动,都要演奏民族乐器。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其中长子响铜乐器、朝鲜族民族乐器、苏州民族乐器、蔡福美制鼓和维吾尔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较有特色。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非遗名录】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设立“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又称联合国非遗名录。代表作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2008年起不再公布,改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替,新名录于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即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三个批次的合计。截至202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730个。下面本文整理200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2001-2024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名单,具体各国的非遗文化的项目请查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
4.4w+ 76
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凤阳花鼓、花鼓灯、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下面一起随MAIgoo编辑来看看这些安徽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 ★★★
3w+ 15
湖南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那么,湖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小编整理了湖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湘绣、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湘剧、湖南花鼓戏、安化黑茶及制作技艺、湖南皮影戏、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湘昆、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 ★★★
5.3w+ 86
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民间文化极其丰富,且颇具深厚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海南的文化遗产吗?本文MAIgoo小编整理了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三月三节、儋州调声、海南椰雕、琼剧、崖州民歌、黎族竹木器乐、南海航道更路经、黎族服饰、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等,了解更多海南非遗文化请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省 ★★★
2.2w+ 5
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非物质文化有哪些?本文Maigoo网小编整理了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传统戏曲川剧,还有四川竹琴、川江号子、绵竹木版年画、蜀锦织造技艺、古蔺花灯、羌族刺绣、豆瓣传统制作技艺等,下面还盘点了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了解下四川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 ★★★
4.3w+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