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录查询 西藏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西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长久以来,勤劳的西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虱雕、藏戏、卓番林、藏药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的花。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藏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藏族造纸技艺、风筝制作技艺(拉萨风筝)、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西藏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西藏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Ⅷ-21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 贡嘎县文化局(文物局)
Ⅷ-21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江孜县文化和旅游局
Ⅷ-47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西藏嘎吉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Ⅷ-69 藏族造纸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
Ⅷ-80 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江达县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文化局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拉萨风筝)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泽帖尔编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Ⅷ-120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 南木林县文化和旅游局
Ⅷ-120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 拉孜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Ⅷ-120 藏族金属锻制技艺(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文化和旅游局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扎念琴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 拉孜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Ⅷ-141 藏香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尼木县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Ⅷ-141 藏香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直孔替寺管理委员会
Ⅷ-141 藏香制作技艺(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Ⅷ-153 晒盐技艺(井盐晒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芒康县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文化局
Ⅷ-199 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
Ⅷ-264 擦擦制作技艺(拉萨擦擦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Ⅷ-285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巴青牛毛帐篷编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

声明:以上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西藏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介绍
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风筝出现于中国东周、西周春秋时期,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经过汉、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有了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晒盐工艺是手工技艺中较为特别的一种,它的存在形态与一般的非物质文化不同,其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关系密切。它以海水作为基本原料,并利用海边滩涂及其咸泥(或人工制作掺杂的灰土),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手工劳作制成盐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自然结晶成原盐。整个工序有10余道,纯手工操作,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千年古盐田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其井盐晒盐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藏族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民间工艺美术更是绚丽多彩,其工艺美术品绝大部分是用金、银、铜、铁等材料进行制作的,尤其是装饰部分更是以金银珠宝为主,这与其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藏族的金属制品主要分为宗教的法器、民族的乐器、日用的器皿、建筑的装饰与绘画艺术这五大类。例如有吉祥八宝、曼陀罗、妙翅鸟、龙、凤、雄狮等等寓意美好的,也都是常用的纹饰。无不显示出本地能工巧匠的娴熟技艺和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体现出了藏族金属工艺美术的璀璨绚丽。 【 详细>>】
藏族人民常用的毛织围裙在藏语中称为“邦典”,具有装饰、耐寒等功能。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镇是藏族围裙的主要产地,因而有“邦典之乡”的美称。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是西藏著名的地毯之乡。2006年,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藏香是藏区雪域神山中稀有的“天木”,佛经中有诸多记载, 天木香是佛教礼佛供养之上品,是显密典籍中记载著名的五种殊胜供香之一。藏医称天木为小沉香,据藏医典籍记载:天木纯净无染,为养生疗病之良药,辟秽化浊,除恶防虫,通络疏窍,熏治毒疮怪病,袪散山瘴邪气之效。藏香制作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此后便有了吞巴村老百姓家家户户制作藏香的传统,沿袭至今。藏香配料考究,制作精湛。 虽然藏香历史悠久但是藏香的制作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一门很神秘的技艺,弘慧小编就为大家揭开藏香制作的神秘面纱。2008年6月7日,藏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毛纺织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粘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目前毡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四川、甘肃、青海、内蒙、宁夏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根据用途可分为多个品种,其中包括炕毡、坐垫毡、祈祷毡、内围毡(围于蒙古包等内壁)、外围毡(围于外壁)、彩色毡(以彩色羊毛擀制而成)、绣活(饰以刺绣)、剪刻毡(按毡上彩色图案轮廓剪成立体状)、火炉毡(置于火炉旁)等。毡还可用于缝制挎包、褡裢、杂物袋等,是西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展开全部】 【 详细>>】
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四川省德格县、西藏自治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包括造纸、制版、印刷等程序,造纸以瑞香狼毒草的根作原料,制作技艺属于浇纸法系统,独具特色。2006年5月20日,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80。2009年,德格印经院雕版技艺成功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 【 详细>>】
甲米水磨坊约建于公元17世纪,磨坊显现了中国藏族人民机械制造和谷物加工的杰出才能,它充分利用天然泉水,以节能、无污染的方式磨制糌粑。但由于水磨效率不高、产量低,所以甲米水磨坊受到了电动磨面工具的冲击,发展前景不甚乐观,亟待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标准,甲米水磨坊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应包括水磨坊机械制作技艺以及糌粑加工技艺两部分。2006年05月20日,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乐器造型简练优美,结构合理,做工精巧,音色纯净,为历代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古往今来,凡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神赛会,或宫廷、官府举行重大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活动,都要演奏民族乐器。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其中长子响铜乐器、朝鲜族民族乐器、苏州民族乐器、蔡福美制鼓和维吾尔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较有特色。 【 详细>>】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俊县申报的传统帐篷编制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下面就随MAIGOO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 ★★★
4.4w+ 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项目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名单,包括蹴鞠、赛龙舟、十八般武艺、马戏、幻术、太极拳、围棋、咏春拳、口技、八卦掌等。
中国十大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的世界非遗项目
中国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的国家。在上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有中国书法、中国针灸、春节、太极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国篆刻艺术、古琴艺术、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剪纸、妈祖信仰与习俗等国内著名的世界级非遗项目。下面本文也进一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传承情况以及在国内地区的影响力等因素甄选出了中国十大具有代表性世界非遗项目,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 ★★★
4843 4
云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那么云南非物质文化有哪些呢?本文整理了云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傣族孔雀舞、傣族泼水节、贝叶经制作技艺、傣族织锦技艺、阿诗玛、彝族海菜腔、傣剧、白族扎染技艺等非遗项目,下面maigoo小编还盘点了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省 ★★★
3.1w+ 25
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凤阳花鼓、花鼓灯、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下面一起随MAIgoo编辑来看看这些安徽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 ★★★
3w+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