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云南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着除汉族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白族扎染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火腿制作技艺(宣威火腿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Ⅷ-5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
Ⅷ-26 白族扎染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大理市 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
Ⅷ-33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大关县 云南省大关县文化馆
Ⅷ-40 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云南省鹤庆县 鹤庆县文化馆
Ⅷ-41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陇川县 陇川县文化馆
Ⅷ-68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临沧市 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68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市文化遗产管理所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香格里拉市文化遗产管理所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Ⅷ-106 傣族织锦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
Ⅷ-118 斑铜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曲靖市 曲靖市文化馆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 临沧市临翔区文化馆
Ⅷ-142 贝叶经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
Ⅷ-149 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云南省凤庆县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Ⅷ-151 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Ⅷ-151 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勐海县 勐海茶厂(普通合伙)
Ⅷ-152 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Ⅷ-166 火腿制作技艺(宣威火腿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云南省宣威县 宣威市文化馆
Ⅷ-195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石屏县 石屏县云岳乌银工艺有限公司
Ⅷ-235 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蒙自市 蒙自市文化馆
Ⅷ-249 佤族织锦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
Ⅷ-253 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Ⅷ-263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
Ⅷ-268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

声明:以上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云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介绍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 【 详细>>】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西北部的户撒乡,主要集中在潘乐、户早、隆光、相姐、明社、曼炳6个村。户撒刀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样、修磨、饰叶、淬火、创光、做柄、制带、组装等10道工序,尤以淬火技艺最为突出,通过热处理使刀叶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2006年05月20日,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火腿是腌制或熏制的动物的腿(如牛腿、羊腿、猪腿、鸡腿),是经过盐渍、烟熏、发酵和干燥处理的腌制动物后腿,又名“火肉”“兰熏”。中国传统特色美食。原产于浙江金华,现代以浙江金华和江苏如皋,江西安福与云南宣威出产的火腿最有名。2008年火腿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傣族织锦技艺,云南省传统技艺之一。“锦”在字典中指“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傣族人早有棉布和丝绸织锦,现在,我们看到的通常是棉布织锦。傣族手工艺人用这一布上的“美丽云霞”,它们也成为许多游客必买的版纳纪念品之一。 由于工业化的冲击,这一布上的“美丽云霞”越来越少,由于它的稀少而弥足珍贵。2008年6月7日,傣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1000-12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陶艺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塑制 、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 详细>>】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乐器造型简练优美,结构合理,做工精巧,音色纯净,为历代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古往今来,凡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神赛会,或宫廷、官府举行重大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活动,都要演奏民族乐器。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其中长子响铜乐器、朝鲜族民族乐器、苏州民族乐器、蔡福美制鼓和维吾尔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较有特色。 【 详细>>】
早在先秦时代,云南就以铜器制作而闻名于世。秦汉时期,朱提、堂琅(今云南昭通市、东川县、会泽县)等地生产的“朱提洗”、“堂琅洗”等铜器行销各地,为时所重。至明代,云南铜器匠师采用东川附近的天然斑铜矿石,用冷锻成型的方法制作成人物、动物及仿古的瓶、鼎、炉、罐、爵等斑铜制品,为铜器制作开创了一条新路。铜中掺杂进金、银等其他未能全然融合的金属,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辉斑,形成斑铜。斑铜有深蓝、紫金、赤红等色,其中最耀眼的是金黄色。斑铜制作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 【展开全部】 【 详细>>】
“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食品,起源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已有百多年历史,五十多年前传至昆明,此种食品主辅合一,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云南”桥米线“是全国的经典特色小吃,产品独步天涯,名扬神州,全面兼顾南北风味,独领风骚,四季火爆,好吃爽口,一直是消费者心目中信赖的美食小吃。 【 详细>>】
普洱茶制作技艺,又称贡茶制作技艺,它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而形成。其基本程式大体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型等工序制成各种成品茶。普洱茶贡茶传统工艺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生产工艺,较强的民俗性,工艺的独特性和产品的丰富、观赏性,为普洱茶品牌工艺的形成及茶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华乃至世界茶文化宝库中的传统文化瑰宝。2008年,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黑茶原是“边茶”,早在16世纪末期便被商贾越境私贩。到了明朝,黑茶才定为“官茶”,专销西北,至陕、甘、青、新、宁、藏少数民族地区,故又称“边(销)茶”。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广阔,销售量大,花色品种很多。2008年,黑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益阳市茯砖茶制作技艺、安化县千两茶制作技艺和四川省雅安市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等几个特点。据买购网小编了解,刘三姐歌谣、壮族歌圩、桂南采茶戏等非遗文化历史积累深厚,与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精神信仰息息相关的民族剧种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你知道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刘三姐歌谣、壮族歌圩、桂剧、那坡壮族民歌、彩调、桂南采茶戏、壮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 ★★★
2.4w+ 18
西藏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西藏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包括舞蹈、戏剧、美术、手工技艺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那么,西藏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整理了西藏十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名录,有格萨(斯)尔、西藏藏戏、藏族唐卡、藏医药浴法、藏族的毛织技艺、藏刀及锻制技艺、锅庄舞、藏香制作技艺等西藏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你知道重庆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吗?maigoo网编整理了重庆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川江号子、梁平木版年画、铜梁龙舞、木洞山歌、秀山花灯、四川竹琴、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等,以下盘点了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的重庆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市 ★★★
5.4w+ 32
【非遗名录】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设立“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又称联合国非遗名录。代表作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2008年起不再公布,改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替,新名录于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即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三个批次的合计。截至202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730个。下面本文整理200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2001-2024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名单,具体各国的非遗文化的项目请查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
4.4w+ 76
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非物质文化有哪些?本文Maigoo网小编整理了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传统戏曲川剧,还有四川竹琴、川江号子、绵竹木版年画、蜀锦织造技艺、古蔺花灯、羌族刺绣、豆瓣传统制作技艺等,下面还盘点了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了解下四川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 ★★★
4.3w+ 22